“产业兴旺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鹤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聚力“四条”路径,为全区“五星”支部创建赋能增效。
刘长屯村、大八角村案例入选鹤壁市党建“36计助力”案例
围绕“怎么干”,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充分提升干部群众抓经济、谋项目、促发展的能力。一是明确学习内容。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将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开设专题课程,制定“五星”党支部书记中长期培育计划。二是创新学习载体。坚持平台教育线上化、长效教育常态化,综合运用“经开课堂”、街道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载体,区办两级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专题培训120余场。三是树立模范典型。通过“亮剑比武”,营造以实绩论英雄导向,举办“我为党建献一计”“五星支部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擂台赛”等,刘长屯村“打铁强身计”、大八角村“人才强村计”入选全市“党建36计·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案例,刘长屯村党支部书记张祖踉2次在市级村干部培训班分享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围绕“谁来干”,多方集聚人才。一是政策聘。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聘请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发挥“以才兴村”效应。二是本地挖。以“农技服务交流会”为契机,大力从本地带富能力强的乡贤、大户、村民中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发现技术人才45人,签订帮扶责任书28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向外引。组织召开乡贤产业发展座谈会,动员鼓励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就业,12人签订发展特色产业意向书,实施“红色新青年”引才计划,从本地在外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动态建立84名村后备人才队伍。
围绕“干什么”,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刘长屯村新建4S店10个,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董庄村利用土地优势,打造“懂你来”商圈,以采摘园为主,集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焦庄村、姬屯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优势,与鹤壁市河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洽谈合作,打造以采摘、花卉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
姬屯村与滨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彩虹瓜”等特色种植
围绕“为谁干”,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深化“双绑”机制,创新“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累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另一方面,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发展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帮扶困难群众等民生需求上,为全村居民提供医保、助学金等保障补贴,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图片/穆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