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绿色生态公园内,有宁夏首座青少年水环境科普馆,科普馆里以阿基米德取水器为工作原理的水利互动设施,螺杆每转一周,密封腔内的水向前推进一个螺距,随着螺杆的连续转动,水从一个密封腔压向另一个密封腔,最后将水挤出。
讲解员从“一滴水”的视角出发,讲述这里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科学利用的故事,正是银川市深化用水权改革的具体实践。
据悉,宁夏银川市制定出台《银川市再生水利用确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以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为主导,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3个再生水项目。目前,银川第二、第四污水厂片区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的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及配套的设施设备等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建成区再生水潜流湿地处理“零突破”。银川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置换黄河水指标1900余万方,极大缓解银川市生态补水不足的现状。
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交易才能活跃起来。银川市深化“六权”改革,改变的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我们是首批参与宁夏排污权改革的企业,也是排污权交易的受益者。”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广泉介绍,公司通过购买排污权指标建设的1万吨盐酸二甲双胍项目,经过验收已进入正常运行阶段,还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获得260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了中水回用技改等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银川市已开展排污权交易50笔累计695.5万元。《实施意见》提出,将在四项污染因子基础上,率先在全区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权研究论证,编制VOCs排污权指标核算办法,力争2023年内实现VOCs排污权交易。(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