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 千村千面 推动乡村规划“点亮”湘村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探索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为不同村庄提供接地气又各具特色的方案。近年来,湖南向多个地区派驻村庄规划综合服务团,深入村庄,成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员和“智慧大脑”,打通规划落实“最后一公里”。

一村一策 千村千面 推动乡村规划“点亮”湘村

来源:华声在线 2023-08-11 15: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正值暑期,乡村深度游持续火爆。记者在多个乡村走访发现,一些村庄大到道路、停车场、房屋,小到每一处景观点,都进行了整体布局、精心设计,让人感觉赏心悦目;也有部分村庄,看单个房子,建得像模像样,但是整体一看,七零八落、散乱无序,影响观感。

这些不同的体验,足以证明乡村规划的重要性。正如同盖楼房要绘出“图纸”、写文章要拟出“提纲”,乡村规划就是乡村建设的“图纸”“提纲”,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基础性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质量,紧盯规划落地”“既要重视乡村建设,也要重视乡村规划”……近段时间以来,“乡村规划”多次在湖南省委重要会议中被提及,成为“热词”。

湖南如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等成功实践,结合实际做好乡村规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

长期以来,乡村规划乱象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有的规划相互“打架”导致落地难,沦为“墙上挂挂”的摆设;有的与乡村建设脱节,“规划是一套,建设是一套”;有的随着领导班子更替被随意更改,“换一届领导,换一套规划”。

破题之策,就是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湖南不少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就蕴含着规划引领的理念。在郴州汝城沙洲村民俗文化广场旁,坐落着一大片青砖黛瓦的古民居,迄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如今依然横平竖直、井井有条,不过时、不突兀,充分说明了规划先行的重要性。

位于邵阳市新邵县金龙山腹地的小河村,过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今来到这里,可见桃林点缀其间,产业区规划有序,木质的仿古桥和直播小屋别有雅趣,村牌标志和民宿主题的设计也费了心思。正是因为坚持规划先行,小河村避免了盲目开发,形成了独特“记忆点”,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要让乡村规划这份“图纸”顺利落地、一绘到底,离不开专业规划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探索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为不同村庄提供接地气又各具特色的方案。

近年来,湖南向多个地区派驻村庄规划综合服务团,深入村庄,成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员和“智慧大脑”,打通规划落实“最后一公里”。

乡村规划,也得让村民“说上话”。否则,“图纸”再好看,也不会受待见。

比如,某地在推动农村改厕过程中,出现了有些村只建化粪池、不接排污管,有的接了排污管、但管道不通,甚至出现了化粪池高于地基、管道挂在墙上的现象,导致“厕改”成了摆设。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初在做规划设计时,只考虑完成任务,而没有考虑村民实际需求,让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千村千面”更动人

仿古建筑一排排,墙面涂满农耕文化图……这是当下一些地区时兴的乡村美化模式。某些地区多个村庄规划出自同一所设计院,模式大同小异,造成“千村一面”。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乡村规划不可能一种模式打天下。

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注重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

比如,围绕花木产业做文章,“千年兰乡”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蹚出一条致富新路;靠着径山茶“一片叶子”,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走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千村千面,方能生机无限。

湖南如何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特色优势进行乡村规划?

浏阳市柏加镇柏铃村产业规划的经验值得借鉴。柏铃村位于长株潭绿心的东侧,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村里规划打造“百里花木走廊”产业带,成功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转变。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到15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10万元。

湘西州凤凰县竹山村是苗族聚居村,从山脚向着山顶出发,可以看到鳞次栉比、依山而筑的特色民居,以及生活坊、织布坊、非遗文化传承和展示区……竹山村立足当地民族特色,把苗家人的生活场景打造成旅游项目,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应当着重考虑的因素。祁阳市潘市镇赤一村的田地是丘陵地带典型的“巴掌田”“鸡窝田”,有效耕作面积小、效益低。当地积极推动小丘改大丘,试点项目区可用耕地从450亩增加到500多亩。

由此可见,唯有掌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才能让千万乡村找到适合自己规划的“最优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打好文化特色牌

走进“山乡巨变第一村”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文学之乡”的气息扑面而来。

山水田园间,清溪剧院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带来别样现代韵味;清溪画廊下,着汉服、撑油纸伞的古装爱好者仿佛从画中走出;清溪书屋里,村民临窗而坐,捧着书本看得如痴如醉……清溪村的规划建设,承载着当地的文化记忆,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村庄气质。

打好文化特色牌,全国各地有不少有益探索。

注重留与改的平衡。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滩老街保留了石板路,让小朋友能光着脚丫自由奔跑。沙滩村的旧粮站有着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风貌,通过引入低碳建筑方案,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民宿。

打造乡土文化IP。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小河湾村将村河道旁的一棵外形两根树干盘旋状的百年大树,命名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树”,吸引大量青年男女前来旅游,让古树“见证爱情”。

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枝独秀,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湖南有2.4万余个村,每个村庄的发展有其独有的文化脉络,关键在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最大程度保持104栋古建筑原貌,同时满足村民居住环境需求,赢得乡亲们点赞;浏阳沙市镇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和屋场建设,带动农村文创等产业发展……立足湖湘文化特色,挖掘乡愁古韵、传承农耕文化、保留乡村风貌,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建设就有了“根和魂”。

(刘笑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