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闪耀信仰 火炬照亮青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8-01 09:52
2023-08-01 0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揭西火炬村镶嵌在南国绿宝石上的红色明珠

7月12日,广州新华学院新与星光社会实践队赴中共潮汕地委旧址南山镇火炬村开展以“传承红色火炬,赓续革命光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观摩珍贵文物与现场学习,近距离感受潮汕人民抗征队的生活场景,追寻先烈足迹,实践队员一起重温了先烈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光荣的战争岁月,真切感受革命先烈们不折不挠、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情怀。

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火炬村

图1为实践队员瞻仰火炬 火炬村俯拍

南山镇火炬村是揭阳红色资源和红色摇篮的文化标志。在解放战争时期,该村因为背靠大北山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位置和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成为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和根据地。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抗征队广泛发动群众抗征兵、抗征粮、抗征税,为潮汕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山幸埋忠骨,山河永念英魂

图2为潮汕人民抗征队使用的蓑衣

图3为潮汕人民抗征队使用的大刀

图4实践队队员认真学习人物故事

在揭西县潮汕人民抗征队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席粗朴的蓑衣。实践队员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蓑衣、斗笠、草鞋被奉为工农红军的传家宝。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下,这个“老物件”一路见证潮汕人民抗征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当时敌我双方的装备极为悬殊,不少民兵自卫队连枪都没有,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即便是游击队队员有的也没有打过枪。然而人民抗征队的革命热情不会因条件的艰苦而削减滚烫,潮汕人民抗征队三破“清剿”,奋起抗敌。

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图5李氏祖祠——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旧址

图6实践队队员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抗战历史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旧址,这里凝集着感人质朴的军民情。人民抗征队广泛发动群众,深入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1949年6月,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潮汕地方委员会迁到龙跃村北山楼内李氏祖祠,祠内设有电台,可直接与中央联系,出版《新潮报》,指导潮汕各地党的活动。

图7墙绘一

图8墙绘二

图9墙绘三

图10吹响胜利的号角

走在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村里建筑墙体统一的“红色”彩绘分外抢眼,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如同经脉般贯通整个村落,仿佛穿越了百年,目睹当年先辈在这里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武装斗争的宏大场面。难以想象,当初的那些有志青年,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开创了不起的革命事业。

图11实践队队员登上潮汕人民抗征队哨兵点 红色摇篮

图12实践队队员与党旗合影

图13实践队队员在党建广场上合影留念

放慢脚步,心怀敬意,瞻仰这些巍巍大山中的革命遗迹。70多年前,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革命的火种在这个小山村点燃播撒,绵延莲山路见证着坚守与传承,弥弥韩江水流淌着红色血脉。如今,火炬村实现贫困村的华丽“蝶变”,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有红色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盛世如斯,如你所愿!

实践队真切感知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敢于担当历史使命,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青年有为无畏。正如村口的火炬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与星光实践队队员们将如熠熠星火一般,切实把革命洗礼转化为学习工作动力,将革命火炬传承下去,在新征程上更好担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

  图14实践队全体队员在火炬下合影留念

供稿|新与星光社会实践队

文|王川婧君

图|王宝瑜 漆局丽 叶喜坚 张稀雯

指导老师|蒋思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