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5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凌晨5时06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徐大堡核电项目3号机组核岛穹顶顺利吊装就位。
据介绍,本次穹顶吊装有几大特点:一是整体吊,3号核岛穹顶吊装将原设计球带、球冠分体吊装优化为整体一次性吊装。穹顶钢衬里为直径44米的半球形结构,总高度22米,重约240吨;二是物项多,为实现最大化拼装,在穹顶拼装期间,安装提前介入,将支撑笼架、部分钢筋和预应力导管、全部贯穿件、加强板、内部钢结构、设备支吊架、喷淋系统、照明系统、消氢装置、换热器设备、探测设备等附属设备及穹顶本体一次性吊装;三是总重大,本次吊装在穹顶外部提前搭设穹顶吊装后施工所需平台和通道,为吊装后连续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重量也因此高达739.016吨;四是精度高,本次穹顶吊装落位要求角度线偏差正负3毫米,采用多级导向的设置,这就要求直接参与本次吊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全神贯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严格保障落位成功。
据介绍,徐大堡核电站地处严寒地区,为克服冬季施工带来的质量和进度挑战,辽宁核电与参建单位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从工程建设之初就开启了施工逻辑优化和工艺工法创新的实践之路。
通过系列创新实践,项目建设克服了两年合计221天的冬季施工降效影响,达到了国内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土建工期的先进水平。
本次实现的钢衬里穹顶吊装,同样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模块化应用,以施工工艺创新优化,助力实现“工期更短、造价更低、质量更优”的核电建造目标。
作为迄今中国最北方的核电项目,也是辽宁省“十四五”期间投资建设的最大清洁能源项目,徐大堡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3、4号机组装机容量为2×127.4万千瓦,计划分别于 2027年、2028年投入运行。商运后,两台机组每年可提供约160亿度以上的清洁电力,相当于年节约燃煤57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达1680万吨,相当于11万公顷森林1年的吸收量;每年将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约9.6万吨,氮氧化物约7.4万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