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5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获悉,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今天在广州南沙召开。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常务副会长吴强、陈民俊,副会长王琦、向辉明、陈激、朱炳康、王轰、陈勇、李丹、李仁鑫,秘书长李彦庆出席会议。会议由吴强主持,李彦庆代表协会作工作报告,郭大成作总结讲话。
会上,中国船协报告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船舶行业运行情况。总体来看,我国造船业完工量211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订单量3766.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手持订单量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新接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超过了70%,实现了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新接订单量的新纪录,意味着中国造船业正逐渐在全球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船舶工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彰显了中国船舶工业强大的韧性和欣欣向荣的活力。这半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锚定建设造船强国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加强一线调研、加强政策沟通、把握国际动态,更全面服务行业新发展,更好响应会员需求。
随着疫情放开,中国船协今年外事及国际交流工作逐步回归常态化,外事来访接待、互动交流等工作日趋活跃。协会牵头组织协调ASEF(活跃的造船专家联盟)专家参与IMO(国际海事组织)技术会议,代表ASEF参加IACS、IQARB、AMPP等国际组织会议、参加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召开JECKU(全球造船高峰会)预备会,拓展中俄、中英等海事工业领域交流合作。
下半年,中国船协将围绕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先进经验,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悉,此次会议是中国船协三年多来、新冠疫情后首次召开线下常务理事会议,得到了常务理事单位和特邀列席代表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中国船协还向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代表颁发了认定证书。为提升船舶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船舶工业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均衡发展,中国船协首次启动了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申报和认定工作。根据《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认定办法(试行)》,经企业自愿申报、中国船协组织专家审查,共33家船舶工业企业的45项产品进入2023年第一批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