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作为毕节的首善之区,七星关区的发展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倾力帮扶。
2023年是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与七星关区携手同行的第35个年头。35年来,民盟中央与致公党中央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创新帮扶形式和载体,为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星关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与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携手,共谱出了埋头苦干,同心共建,携手同行的壮丽长卷。教育帮扶 播撒山区希望
看着孩子们在塑胶场地上撒欢,撒拉溪镇龙凤村幼儿园教务主任余朝友由衷感慨,从30余年的破旧老楼,到拔地而起的新楼房,幼儿园迎来了“大变样”。
余朝友口中的“大变样”,始于民盟中央对龙凤村的帮扶。
▲民盟帮扶撒拉溪镇龙凤村龙凤小学 张媛媛 摄
2021年4月,民盟中央积极协调帮扶资金50万元对龙凤村幼儿园进行提质改造。2022年5月,又协调民盟江苏省委捐赠5万元进行校园办公、体育等基础设施改造。
▲龙凤村幼儿园 张媛媛 摄
“感谢民盟中央的帮扶,让龙凤村幼儿园换上了靓丽新装!”余朝友说,教学设施改善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天河同心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马玲玉 摄
在七星关区天河同心小学致公科普中心内,倾斜小屋、人体发电、光纤传声……一件件新颖的科普设备令人眼前一亮,同学们正跃跃欲试进行体验。
“众多充满科技感的教学设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校教师郑萌萌说,将会用好各类教学设备,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天河同心小学学生在上书法课 马玲玉 摄
学校有了新变化,该校学生张寒玥很开心,“书法课、音乐课都有专门的教室,学校还经常举办各类活动。上次的书法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始终把改善教育环境、帮扶困难学子、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帮扶的有力举措。
▲七星关区天河同心小学 马玲玉 摄
民盟中央累计修建捐赠涉及资金1146.9余万元,协调东部十省市71所学校与七星关区71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累计培训教师4117人次,直接惠及学生5万余人次,资助困难学生321人。
致公党中央累计捐赠援建涉及资金650余万元,先后组织相关专家、教授为七星关区培训教师1700余人次,开展“一帮一”系列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学生700名。
一枝一叶总关情,七星关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满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的呕心沥血。每一个乌蒙学子成绩的背后,无不渗透着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的民生情怀。医疗帮扶 尽显为民初心
2022年6月,龙凤村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标准化卫生室。对比从前,村民沈雷深有感触。过去的卫生室设备简陋、诊疗环境差,让不少附近村民对“近在咫尺”的村卫生室“望而却步”。
卫生室改建后,大力提升了服务能力。“今年1月到4月的就诊人数就已经达到了去年一整年的就诊量。”撒拉溪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苏忠宁说,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
▲民盟援建撒拉溪镇龙凤村卫生室 张媛媛 摄
医疗资源稀缺、医疗设备简陋、当地百姓看病难曾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痛点。针对七星关区医疗卫生事业起步晚、水平低、人才少等难题,民盟中央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实施了义诊与医疗培训并举的措施,开展了“明眸工程”“名医大讲堂”“微天使工程”等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用心用情守护七星关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
2023年7月3日,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开院前夕,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来到现场义诊,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问诊、检查、诊断、治疗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揭牌仪式现场 李杰 摄
“希望能通过现场指导、带教等方式,将我们的优势资源带到七星关。”天津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杜宇征介绍,此次义诊团队有针灸、儿科、妇科、急诊等相关科室的专家17人,希望通过义诊的方式,为当地的群众带来更多的帮助。
在七星关区,“致福送诊”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截至目前,“致福送诊”活动已开展30余批次、病例讨论1200余例,现场培训医务人员7700余人次,手术示教60余例,学术讲座110余场,示教查房和诊查病人7900余人次。
医疗是民生工程的支柱。在帮扶过程中,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不断汇聚医疗优势,补齐七星关医疗短板,帮助七星关区夯实医疗诊治基础。产业帮扶 撑起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紧盯七星关区产业特色,凝心聚力助推七星关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坚实前进。
顶着烈日,龙凤村刺梨基地里,几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每天都骑着三轮车穿梭于乡间。走在龙凤村的通村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产业基地。
▲龙凤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 张媛媛 摄
2021年,在民盟中央的帮扶推动下,中国农业大学选派研究生团队入驻撒拉溪镇,建立了龙凤科技小院,以发展刺梨、跑山鸡、蛋鸡产业为总抓手,帮扶龙凤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发展。
▲龙凤科技小院培育的刺梨 刘娟 摄
“2022年,科技小院提供技术服务的刺梨产业,产量提高了34.9%,品质提高了46.2%;指导农户种植的马铃薯产量每户亩产平均提高了1500斤以上……”龙凤科技小院负责人简易伟兴奋地说。
▲龙凤科技小院 张媛媛 摄
“龙凤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就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习惯等开展研究,提出以刺梨种植为主、套种中药材为辅的产业发展之路,把科技化、生态化植入产业发展,在制作适宜当地土壤肥料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教授群众刺梨修枝等技术,切实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双堰社区“乌蒙玄凤”鸡 马玲玉 摄
炎炎夏日,走进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公鸡岭,一只只乌黑发亮的乌鸡在桃林下嬉戏觅食,追逐打闹……
“在手机上就可以实时查看鸡群每天的运动量、生长状况……”双堰社区乌蒙玄凤智慧养殖基地负责人、致公党中央农业农村委委员陈德晖说,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基地通过把数字技术植入产业,打造智慧化养殖基地,实现了生态养殖和智慧养殖相结合。
▲毕节职院学生在“乌蒙玄凤”生态智慧养殖基地饲养 马玲玉 摄
基地管理人员可通过智能系统对养殖圈舍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智能控制。消费者可通过养殖场上线的“乌蒙玄凤”微信小程序,了解这只鸡的生长养殖过程。科学监控,智慧喂养,这使得双堰社区的“乌蒙玄凤”很受市场欢迎,成为社区产业发展主力军。
▲“数智朱昌” 平台 马玲玉 摄
如今,“乌蒙玄凤”早已飞出大山,飞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居民的餐桌上。目前,“乌蒙玄凤”智慧养殖基地全年出栏量3万羽,销售额达300万元,纯利润60万元。双堰社区从最初的“空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奔富村。
……
一路走来,七星关区的发展历经了艰辛,充满了感恩,经过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艰苦奋斗,在众多“远亲”点点滴滴、持续有力的帮扶下,七星关区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抚今追昔,一代代七星关人的共同步履、共同心声,激荡时空,穿越星辰,感动并激励着为加快发展而奋斗的人们。
▲同心城市公园 徐渠 摄
眺望明天,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大幕已经拉开,高质量发展快车再启新程,乌蒙大地高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赞歌,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七星关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