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口:用活一滴水滩涂变“真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18 13:3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7-18 13: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入夏以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各盐场陆续迎来了繁忙的收盐季。渤海湾的海风吹来,盐晶窸窸窣窣地在盐田翻动,整个场区空气仿佛都是咸的。纵横交错的盐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银色景观,宛如大自然把调色板都改成了白色。

“我们结晶池一般结晶厚度达到30厘米的时候就可以采收,采用收盐机、翻斗车等机械作业。”在鑫大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久明介绍说:“每天采盐量大约4000吨,预计7月中旬完成全部采收。”据了解,从一滴海水到原盐成品,制盐过程要经过纳潮、制卤、结晶、集坨等行程之旅。当海水被引入滩田储水池,便成为制盐的原料卤水,之后时间卤水一点点蒸发,随着浓度越来越高,盐晶悄然而生。

地处渤海湾的新户镇,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这里滩涂广阔,海水盐度较高,加上风多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海水浓缩。此外,新户镇还拥有海岸线47公里,浅海滩涂面积71万亩,是典型的渔、盐产业大镇。

近年来,新户镇依托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和渔民发展以对虾和海参养殖为主导的水产养殖业,海参和对虾养殖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已开发海参养殖7万亩、对虾养殖28万亩、建有工厂化养殖育苗车间30万立方水体,年产海参3500吨,年产对虾8400吨。

山东省海洋特色园区-河口百万亩生态渔业区涵盖全镇北部浅海滩涂,是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养殖区。当前,新户镇有5000多人从事海参、对虾等水产养殖、加工,外来经销商、运输等人员众多,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在推进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户镇还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渔民技术培训,推广耐高温、适性强的优良品种和“参虾混养”“参虾接力”“渔盐一体”等先进养殖模式,鼓励农民发展海参和对虾养殖,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股份合作经营试点,探索实施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民”的运营模式,辐射带动全镇16个村、26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渔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省心、环境友好、产村融合的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