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抗轻协商,美西方“泛安全化”反令世界更不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14 1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当前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频发,美西方过度扩展“安全”概念、追求单方面安全,不但对他国利益造成损害,还迫使他国采取措施维护非传统安全,导致国家间竞争的升级和扩散。为协力减少全球性安全风险,各国应尊重他国基于国情的安全诉求,通过开展大国对话,围绕中国、美西方与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展开建设性交流,降低全球性安全风险。

“泛安全化”现象正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欧盟夏季峰会和七国集团峰会上,美西方多次提及对华“去风险”。部分西方国家以所谓“去风险”为名,在市场准入和供应链方面收紧对华限制。就在近期,美国、荷兰强化对华出口管制,美国持续收紧对部分中国网络企业的审查和禁令,少数美国议员还提出专门针对“敌对”国家科技公司的“限制法案”。

尽管美西方多国领导人认识到对华“脱钩”不符合双方利益,但仍意图垄断对“安全”的规则定义权,借“去风险”继续对华经济霸凌。事实上,安全的前提是沟通,西方国家应放下对抗思维,以协商对话和塑造共识为基础开展对华外交。

当前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频发,数字空间等新生领域对国家管理形成挑战,扩展对传统安全概念的定义、泛化安全概念是历史必然趋势。但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存在高度利益纠缠,过度扩展单边安全概念、追求单方面安全,意味着政府对自发形成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介入,必然对其他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其他国家带来损害。安全概念的泛化也迫使他国采取措施维护非传统安全,导致国家间竞争的升级和扩散。因此,各国需进行协商,以确保安全措施不致越界。此外,新生的全球性安全威胁往往无法通过排他性小圈子加以根治,大国普遍参与的国际协作是降低全球性安全风险的前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尽管各国有着普遍的泛安全诉求,但由于各国在国情、战略目标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难以采用一套普适性的国际安全标准。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国际资本和虚拟服务的单向接受方,在贸易关系中处于劣势位置,在数字领域监管经验、技术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高。

因此,尽管发达国家强调数字监管的透明度、支持数字经济的便利化和开放化,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对数字经济活动进行更多、更广的监管。简单的“对等标准”无视国情,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为了协力减少全球性安全风险,各国应尊重他国基于国情的安全诉求,通过谈判确定各方接受的行为准则,以及各国建设安全体系的路线图。

当前,美西方面临一系列外部安全挑战,但在解决措施上倾向于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单边对抗,而非双多边沟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美国采取单方面评估调整和小多边主义磋商两种方式来“降低供应链脆弱性”,侧重于通过七国集团等小多边组织制定规则,并通过设立“印太经济框架”等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机制推广规则。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尽管当前美西方领导人避免使用“脱钩”等对抗性概念,转而强调“去风险”,但其对安全风险的定义仍然具有较强的独断色彩。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近期安全立法,例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部分美西方政府反批判中国“泛安全化”,炒作政策背后的“政治意义”。对于中国对美光公司产品的安全审查,包括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在内的美国政客声称“不可接受”。可见在供应链等安全问题上,部分发达国家追求的是单方面的安全,甚至滥用经济工具打击他国企业,以达到所谓“安全”。仅在2022年,美国财政部发起的制裁数量净增长超过2200起,同比增幅近20%。这些单边“安全”措施扰乱国际经济活动秩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在西方国家中也带来高通货膨胀、供应短缺等后果。此外,单边“安全”措施加剧了大国对抗,削弱了国际社会协调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部分西方战略家认为中美存在意识形态差异,“缺乏对话基础”,并以此为构建小多边主义圈子、淡化对华接触辩护。例如,对拜登政府产生深刻影响的《如何让美国外交政策更好服务于中产阶级》一文强调价值观外交的正确性,并认为美国应将与盟国的合作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大国对话是减少误判、管控风险的前提,而不会增加误判与风险。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尽管竞争激烈,但仍就核风险问题进行了长期谈判,一度建立了双方认可的常态互查机制。尽管由于政治风波,这种对话多次中断,却为两国避免冲突升级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十年间保证了美苏与其他国家的核安全。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中美、中欧对话仍然面临重重阻力,例如,今年2月部分美国鹰派政客抹黑中国无人气象飞艇进行“间谍活动”,导致布林肯国务卿访华计划推迟。但自2022年起,德、法、美等多国高官先后访华并举行高层对话,朝着沟通管控安全风险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美西方应避免对话时呼吁理性、回国后煽动对抗的“两面人”做法,减少对所谓“中国威胁”的炒作,与中方一道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安全对话机制。

当前的多种国际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俄乌冲突和供应链动荡,都与部分国家片面追求“绝对安全”、重对抗轻协商有关。部分西方政客鼓吹的“安全威胁”事实上已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去风险”措施实质上害人害己。美西方应认识到对华“脱钩”论的危害,尽早看清“泛安全化”的负面影响,在高层对话的基础上,围绕中国、美西方与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展开建设性交流。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Overemphasizing security"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何若溪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