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问题上,尽管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存在歪曲认识,认为“台湾是欧盟保障地缘战略和平范围的一部分”,并鼓动欧盟海军在台湾海峡巡逻,但面对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及与中国脱钩可能会给其各成员国带来的经济风险,他还算头脑清醒。
近日,在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采访时,博雷尔重申,西方与中国脱钩是不可行的。
“我们与中国的每天的贸易额大约为27亿美元。每一天!脱钩?别想了。如果脱钩,那么我们就是在制造一场世界危机。”他说。
欧盟如今开始用一个替换的概念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去风险”。这一概念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她在今年3月呼吁减少对中国原材料及绿色技术的依赖。
然而,欧盟的“去风险”理念究竟具体要如何落实?这还是个疑问。因为所谓的“去风险”实际上也将伤害欧盟自身。中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在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禁令后,众多西方企业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同理之下,没有中国的助力,欧盟的“绿色转型”也是一纸空谈,因为,中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电池及其他关键矿产原料出产国。
就连博雷尔在上述采访中也承认:“脱钩和去风险的边界在哪里?不好说。”
这一切均表明,欧洲所谓减少对中国“过度依赖”的说辞,更像是在这场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游戏中,为表忠心而作出的敷衍承诺,而非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深思熟虑所得。
近期,由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民调,更是进一步证明了欧盟对华政策的荒谬。该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民众将中国视为“必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或敌人。相反,欧盟在战略性展望方面,却给中国贴上了“系统性竞争对手”和“经济竞争对手”的标签,与民众的看法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几十年来,中欧作为两大经济体,各自拥有巨大市场体量,互惠互利的双边合作更是取得丰硕成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欧洲应该行使战略自主权,而不是以华盛顿马首是瞻,用自身的经济利益来为美国的错误行为买单。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6月15日社论
原标题:De-risking: misguided loyalty pledge to Washingt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曹静 涂恬 编辑: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