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象雄文化“活”起来

坐落在孜珠山最高峰狮面佛母峰脚下的孜珠寺,是此次“古象雄文化遗产调查及抢救性保护研究项目”的联合实施单位,多年来坚持收藏和传承象雄文化古籍。项目组专家、西藏昌都利美藏医院院长平措饶吉(左一)与医院工作人员按照古象雄医经古籍的记载对药材进行分选。

让古象雄文化“活”起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6-14 15: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坐落在孜珠山最高峰狮面佛母峰脚下的孜珠寺,是此次“古象雄文化遗产调查及抢救性保护研究项目”的联合实施单位,多年来坚持收藏和传承象雄文化古籍。

  保存在孜珠寺的部分《古象雄大藏经》古籍。

  项目工作人员在查看古籍。

项目总顾问丁真俄色(左)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古籍专家白张探讨古籍保护。

项目组专家、西藏昌都利美藏医院院长平措饶吉(左一)与医院工作人员按照古象雄医经古籍的记载对药材进行分选。

  平措饶吉(左一)在介绍作为项目成果转化的藏医药品。

  汉译小组在讨论《古象雄大藏经》翻译工作。

象雄唐卡画家嘎松旺加在绘画唐卡。据介绍,唐卡画风的传承最早可追溯到古象雄时期,其佛像绘制主要依据了《古象雄大藏经》中的度量法。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前夕,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参与实施的“古象雄文化遗产调查及抢救性保护研究项目”在西藏自治区丁青县孜珠山(外象雄中心)启动。

古象雄文明是在我国本土形成的一种具有跨民族背景的古老文明,是藏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象雄文化的精髓,记录于178部《古象雄大藏经》中,它是全息全景式反映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医学、民俗等多领域。

本次研究项目是继“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项目于2022年结项后,按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古象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发现,以保护与利用并重、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挖掘和梳理古象雄古籍的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图文:马铱潞)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