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孩子们无法享受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亟需要更多的关心关爱。
在第73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在怀远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常坟镇宋庄村党支部、宋庄村委会、蚌埠仁智托管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宋庄村留守儿童之家联合举办“童心向党·关爱留守”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得到飞扬,潜在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好孩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节日。
怀远县民政局未保办、常坟镇政府、常坟镇民政所、常坟镇文化站、中国歌剧舞剧院蚌埠基地、蚌山区黄庄街道东方红社区婷婷爱心驿站、宋庄村党支部、宋庄村委会、蚌埠仁智托管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等单位及社会各届爱心人士参加活动,怀远县民政局、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人士、宋庄村党支部原书记宋在标、蚌埠好人蔡婷婷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和祝福,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用实际行动传递真情和爱心。
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力合作。常坟镇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保护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残儿童不断健康成长,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宋庄村也积极探索工作模式,创新党建+闲置国资利用+托管+公益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将党建引领、闲置校舍与托管结合起来,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将公益资源引进来,点燃内部爱心能量,以小爱推动大爱,促进内部公益资源的生成,形成爱的循环,催生更大爱心,为更多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圆梦。
当墙角的牵牛花爬上了篱笆,当门前的毛桃树开出了鲜花,当大雁一群群向南方飞去,当漫天的瑞雪飘飘洒洒,又是一年春秋冬夏……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在“童心向党”手势舞中,精彩的文艺表演拉开帷幕。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有着无法弥补的缺失。在活动现场,取得期中考试全校第一名的王梓扬同学的哥哥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一句“说句心里话,我和我弟弟并不熟悉”让人唏嘘不已,道尽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尴尬处境,让人心痛。
父母在外,子女如何完成学业?孩子逐渐长大活跃在乡间,溺水、交通事故怎么防?祖辈带孩子,“隔代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家长不懂教育,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办?这些群众急难愁盼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牵动着常坟镇民政所和宋庄村党支部、村委全体成员的心。常坟镇区域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受人手、资源的限制,工作难以做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宋庄村与具有多年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经验的仁智托管开展合作,以党建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将闲置的宋庄小学资产盘活,由仁智托管投入资金对宋庄小学进行修缮、美化,将有需要的农村留守儿童托管起来,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引进艺术培训机构、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公益托管、公益培训、公益训练,将接受托管的农村留守儿童事故发生率降到了最低,确保了儿童的人身安全。
不仅如此,通过中国歌剧舞剧院蚌埠基地的公益艺术培训赋能,农村留守儿童的艺术细胞被进一步激活,多数儿童都有了绘画、舞蹈等特长。通过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赋能,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享受到更多资源带来的学习、成长的红利,心理更加健康,对党和政府心怀感恩,正不断茁壮成长。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关怀下,宋庄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仁智托管坚持政府、机构、社会协同,发挥托管机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阵地作用,促进家庭协同育人,统筹社会活动资源,结合儿童特点,立足儿童需求,在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广大儿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