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闭幕后的首场高规格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话题讨论热烈。
中国经济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复苏稳健,发展动能强劲,这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这种增长更加持久。中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这是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碳方面非常务实的目标,转向消费拉动的增长可以更好地缓解能源压力,让发展更加绿色。
“全球经济发展的春天还未到来,依然充满挑战。”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中期增长前景疲弱,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低于3%。2024年的前景预计有所改善,但仍将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
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正在增加。格奥尔基耶娃谈到近期美欧银行业危机时表示,各国央行迅速采取相应政策来遏制金融风险的传导,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压力,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需要继续保持警惕。
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这方面,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包括促进全球减贫、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对高债务国家施以援手等”。
世界银行与中国携手前行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还成就了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未来需要更多关注长期发展目标,在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以及共同富裕方面持续发力。
冯·托森伯格指出,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近几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电子商务、电动汽车、高铁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的平均社会劳动生产率大概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一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冯·托森伯格说,未来需要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开放的市场、更高效的资源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冯·托森伯格表示,如今,中国正在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未来将在能源市场改革、减少碳排放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
冯·托森伯格称赞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建议未来从缩小收入差距、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等方面应对社会不平等的挑战,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为推动经济转型,提高发展韧性,促进包容性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世界银行将与中国携手前行。”冯·托森伯格说。
中国对全球价值链不可或缺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全球价值链调整:新趋势与新机遇”分组会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价值链的培育正好跟中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进程相吻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拉迪表示,中国对外贸易仍在快速发展,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贸易量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仍在不断提升。
拉迪表示,在全球价值链的再平衡中,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如果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已经发生,中国的贸易量似乎是要减少的,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但事实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仍然巨大,在美国开展生产的企业无论是服务美国市场还是做出口,都依赖中国生产的一系列中间产品。”拉迪说,一些论调认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受到排挤,事实无法印证这一说法。
“美国一些媒体经常讲外资撤出中国,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对于这样的论调,拉迪认为,数据自己会说话,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保持增长,2020年至202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4.5%,而很多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萎缩。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在加强,在全球价值链的再平衡过程中,中国依然不可或缺。
中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分组会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中国已探索出一条高效、清洁的发展路径,以绿色面貌走向全球,在全球气候行动和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斯特恩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新低碳技术开发的前沿,是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者。鉴于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排放量规模以及未来增长路线的明确优先事项,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模式已无出路。“如果中国能够以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经验必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斯特恩说。
谈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斯特恩表示,中国可以利用自身的绿色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绿色转型经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一条新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在碳中和过程中的投融资,支持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投入,分享自身转型过程中净零碳排放技术开发和政策创新的经验;另一方面,中国可以有针对性地围绕碳中和转型规划、政策制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对这些国家开展培训,助力《巴黎协定》全球气候目标达成。
数字化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分组会上,施耐德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表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转型升级和不断扩大开放,施耐德电气取得了卓越的商业成就,公司将致力于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赵国华介绍说,目前,中国是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在中国拥有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15家为获得工信部认可的“绿色工厂”。
赵国华表示,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坚持“多中心”战略。在中国,通过强化“中国中心”战略,持续研发创新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需求。过去4个月,施耐德电气有两大研发中心和一个世界级实验室落地中国。公司也借助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把更多在中国的创新成果带向全球,实现“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目标驱动下,中国产业正在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各行业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低碳化转型,这让施耐德电气拥有更大成长空间,看到了更多市场机遇。赵国华表示,在中国,施耐德电气不但自身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并践行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和经验,帮助中国合作伙伴加快转型升级。
数字化推动规模化创新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分组会上,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表示,数字化转型是过去几年出现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在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和生产力以及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等方面的重要性加速显现。
安蒙指出,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据分析师预计,从2020年到2021年,投资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收入增长比不投资的公司高出5倍。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将实现人与万物智能互联。这也意味着超高速、可靠连接随时随地、始终连接到云端,具有嵌入式处理器和人工智能(AI)的一系列设备,以及数字孪生的普及。
5G是实现数字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实现的网络容量将为按需及混合计算、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融合、工业4.0、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提供支持。5G还将助力AI扩展,使内容丰富的数据可以从网络边缘与其他设备及云端共享。
安蒙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但实现这些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强大的协作和伙伴关系,在各行各业中发展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规模化的创新。同时,这也需要对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推动公共领域和私有经营领域加强合作,以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建设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组会上,雅培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赋德表示,雅培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每年为全球30亿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人口规模庞大的中国市场是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赋德表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雅培将坚守发展目标、坚持不断创新、坚定发展决心。中国政府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更富有韧性的医疗卫生系统,这些工作与雅培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罗赋德表示,人类要创造更美好未来,需要建设更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这需要采取更加以患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加快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在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决策者与公众之间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
罗赋德说:“雅培利用数字科技为用户打造创新产品,努力减少使用方式与使用场景对医疗服务的限制。我们希望无论患者身处何方,都能通过雅培的前沿科技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
罗赋德认为,面对多元化的公众健康需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医务人员极其重要。雅培在中国启动了奖学金计划,自2020年起,与中国4所医学院校达成人才战略合作,旨在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本土化是供应链合作关键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组会上,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表示,很多跨国公司现在正在以各种方式深化与中国供应链的合作,这些企业现阶段谋求发展的关键词就是本土化。
柯皓哲表示,采埃孚的整个产品组合、工程方面以及原材料、采购和整个生态系统建设均实现了100%本土化。“我们的创新能力也完全基于中国本土。现在,我们身处中国并为中国服务,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过程都基于中国市场,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作出更为敏捷的决策。”
柯皓哲表示,采埃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上海建设新工厂,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贴近客户。柯皓哲介绍说,2022年,采埃孚800伏电驱动桥产品在杭州萧山正式下线,并引入汽车市场,成为最早把800伏电驱系统推向量产的全球性供应商之一。
柯皓哲表示,中国企业越来越全球化,产品标准越来越高。如今,采埃孚积极与中国初创公司开展合作,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初创企业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促进中国创新。
“过去一年,全球供应链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现在我们正在重塑和修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希望在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同时帮助我们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愿景和目标。”柯皓哲说。
与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同行
袁 勇
“促进复苏需要共识与合作。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展现了中国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以自身发展和开放为世界创造更大机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也让国际社会清楚看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须看到,当今世界出现的许多乱象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造成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推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2021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引导各方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在2022年6月份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并就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全球发展倡议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与中国同行,就是与合作共赢的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同行。国际社会对此热烈响应,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共谋发展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显著不足。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期待回稳向上的中国经济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能、提供强大支撑。中国则以稳健的增长态势和不断扩大的开放政策给予积极回应。这让世界看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一个持续开放的广阔市场的光明发展前景同行。
经济总量跃上120万亿元台阶,10年增加近70万亿元——中国经济体量之大决定了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分析估测,中国经济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增速将上升约0.3个百分点。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样一个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市场,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今年,中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不断迈出有力步伐。1月1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新版目录增加条目数为近年来最多。众多在华外企充分感受到,他们在中国市场不是“外来人”,而是“一家人”。
面对深刻而宏阔的历史之变,中国与世界需要更加紧密相连。正如论坛外方主席,安联保险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所说,“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希望中国和世界同步取得发展成功”。期待国际社会更多朋友与中国同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袁勇、孙亚军、 禹洋、 孙昌岳、朱琳)
监制/张益勇
审核/王玥
编辑/刘莉
(禹洋 孙昌岳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