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杞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凝聚起践行“两山”理念的全民共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学实施国土绿化,筑牢生态本底。近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森林河南建设”和“开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标准国土绿化发展路子,科学推进城乡国土绿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推动了林业高质量发展。2019-2022年,全县开展国土绿化造林13.57万亩。其中县级以上生态廊道绿化40779亩、乡村绿化52783亩、河渠绿化12077亩、防风固沙林20422亩、县城绿化4107亩。实现了全县高速、国、省、县道廊道绿化手牵手和乡村主要道路绿化全贯通,乡村绿化全面推进、县城绿化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17.61平方公里,建成区居民8.72万人:建成区绿地面积544.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0.9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30.7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82%: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83.9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3平方米。
抓好生态保护制度建设,守护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督查、损害生态赔偿机制,为生态保护定下总基调。深入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创新开展河长、路长、林长联动。对古树名木全部挂牌保护,全面禁食和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和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实现连续多年无森林火灾。筑牢了杞县生态屏障,让生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自然资本大量增值,
因地制宜布局农林产业,促进效益转化。杞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具体建设规划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绿化树、果树下种植油菜1.25万亩、油葵0.6万亩等经济作物。多方共享“空心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促成了地方群众依托林产业增收致富。全县累计建成经济林19950亩,柿子、苹果等农产品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黄金果”。
加强生态与相关产业融合,实现多渠道转化。抓好“生态+”融合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农林共强、融合发展。发展“生态+体验”,精心打造一批以柿园乡化寨、宗店乡虎背岗村的生态+红色旅游,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动生态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国土绿化的实施,绿了一方水土,也为杞县建起强大的生态屏障。2019-2022年,实施防风固沙林工程20422亩。西寨、阳堌等沙化严重的乡镇,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同时打造了地方系列农林品牌。科学的规划布局使林果业基地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相得益彰,官庄乡西岗蜜梨、沙沃乡尚庄“傻子尚”苹果、高阳镇团城“火葫芦”柿子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业品牌。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总产量96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前列。“金杞牌”大蒜叫响全国,荣获“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等称号。(图片由杞县林业发展中心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