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一云+一网+一脑”为教育均衡插上“智慧之翼”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10 10: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6日,在平顶山市叶县实验学校的多功能录播教室内,音乐老师正在为40余名小学生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同一时间,远在20公里外的任店镇前营小学,二年级学生李宣佑通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也正跟着这位老师一起学唱、拍手、互动......

李宣佑所上的“网上音乐课”是叶县教育信息化“三个课堂”里的“专递课堂”模式。该模式通过多屏互动同步课堂,使教育资源跨越空间限制,真正实现城乡师生共上一节课。目前,叶县像李宣佑这样上“网课”的学生已覆盖全县,实现了“校校通网络、班班多媒体、师生有终端、课课有资源、城乡能互通”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据了解,叶县是教育大县,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1所,在校生15.66万人,绝大部分学校分布在乡镇。学校点多面广、师资不足、队伍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始终是困扰叶县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叶县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促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9月,采取PPP模式,投资1.52亿元实施叶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

构建“一朵云” 实现数据赋能

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才能引领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为此,叶县基于云计算中心,构建教育“一朵云”,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成为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

叶县结合实际全力建设“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目前,全县共设立8个名校网络课堂、31个名师工作室;18个乡(镇、街道)全部开设“专递课堂”,为195个教学点提供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科学线上授课,保证村小、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

组建“一张网” 打通“任督二脉”

为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叶县全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该县采取全光纤连接的方式,把一根根网线组建成教育“一张网”,连接起全县中小学校,建立双路万兆到乡镇、千兆到校、千兆入班、无线全覆盖的高速教育网,实现全县各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传递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温度。

目前,该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和教育城域网互联互通设备的配备已全部完成,计算机师机比从原来的12:1到现在的1:1,学生计算机生机比从原来的120:1到现在保证大范围学校的10:1,多媒体设备从覆盖不足1/4现已实现全覆盖。

创建“智慧大脑” 连接优质资源

“在这里就能看到北京、郑州特级教师上的课,真是太棒了!”“不花钱的名师课,真香!”......在叶县实验学校智慧课堂上,学生们纷纷点赞“科技力量”。

叶县智慧教育运营中心自建立后,该县学生便可以和北京、郑州等多地名校和名师连接,孩子们真正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除此之外,运营中心还可与叶县每一个课堂连接,实时了解课堂授课情况;专家和名师还可以进行互动授课、教研活动、教学讲评、专业培训等。

“县城有如此优质的教学资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相信在家乡也能培养出出色优秀的学生。”县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家长孙艳芳表示,曾经想把孩子送到更大的城市读书。如今,她的学生可以免费接受一线城市名师教育,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插上“智慧之翼” 筑牢“人才之基”

“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将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大大激励了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叶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任跃伟说。

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的教师全员培训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操作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加快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目标转变。

另外,在叶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该县还定制研发了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对全县课后服务进行科学、透明、统一监管。建立了“五育并举”数字教学资源库,帮助广大教师实现非学科标准化授课,减轻了教学负担。同时,把VR、机器人、少儿编程等先进课程引入课后服务,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叶县“三个课堂”应用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常态化,并且入选38个全国“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创新案例,成为平顶山市唯一入选县;2022年,叶县又被教育部确定为推广普通话、提升语言能力试点县。

“下一步,叶县将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探索教育信息化项目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使‘教育+互联网’成为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图片由吕娇娇、杨真真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