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唐河县:纾民困解民忧 “两有四保障”惠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2-20 15:4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2-20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三年,多亏了党和政府念着我们、帮着我们,日子才有了盼头儿啊!”2月15日,家住南阳市唐河县泗州街道常花园社区的退休职工韩会玲感慨地说。

韩会玲和爱人都是退休双职工,有两个儿子,小日子一度过得有滋有味。但随着大儿子精神方面疾病的逐渐恶化,经常在外与小区邻居发生纠纷甚至暴力冲突,日子就变样了。

“小区邻居看见我们就躲,我也是整宿整宿睡不着,但一直让他住医院治疗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啊。”说起以往,韩会玲直抹泪。

韩会玲家的日子从2020年12月有了转机。当年,唐河县政府经过精准识别后,把韩家纳入了2021年的城镇困难职工群体,除了每月发放城镇低保金1285元外,还将其大儿子接到县康复医院长期免费治疗,同时还给韩会玲和爱人办理了慢性病卡,吃药花费减轻了,考上大学的小儿子每年还有不少困难补助,一家四口终于结束了靠借钱度日的生活。

这一切,得益于唐河县推出的“两有四保障”政策。

据唐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朝甫介绍,“两有四保障”政策,就是让城镇困难职工居民有饭吃、有衣穿,就医、就学、就业、住房这四项民生项目有保障,所需资金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唐河县县长乔国涛说,唐河县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居民30余万人,有近2.3万名城镇职工下岗失业,部分城镇职工和居民受自身条件限制再就业难,加之因学、因病、因残等多种致困因素,导致生活困难,对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仍有差距。对此,唐河县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解决城镇困难职工居民的实际问题,从源头上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

如何把“两有四保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死角的全覆盖?唐河县委书记贺迎介绍,唐河县首先建章立制,将此项工程作为十件民生实事,重点围绕困难群众在生活、就医、就学、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开展帮扶;其次是从精准识别入手,累计识别纳入困难职工居民492户1277人;再次是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实现“一对一”帮扶联系全覆盖,并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和“双入户、双公示、三签字”工作法,确保对象精准,不漏一户,不错一人;最后是整合资源,将民政、医保、人社、教育、住建、卫健、工会、残联、企保局等各部门救助政策整合起来,建立“一门受理、综合救助”工作机制,确保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确保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实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正是有了这项保障,租住在唐河县新春路的刘新荣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儿子残疾,刘新荣常年在家照顾孩子,空有电焊手艺的丈夫葛祖森也不能外出打工,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让日子越过越紧巴。在被识别为困难职工群体后,刘新荣家享受到了收入兜底、医疗、住房等保障后,一家人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在今年年初的南阳市“两会”上,南阳市委、市政府号召各县都要推广“两有四保障”政策。省民政厅等有关单位发文,表彰唐河县在如何做好城镇职工解困脱困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