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太行山脚下 “火焰蓝”挥洒青春汗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2-17 13: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2-17 13: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太行山下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一共44人,平均年龄25岁,曾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红旗渠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在红旗渠青年洞前合影

这支队伍来自林州市红旗渠消防救援站,2月15日入选“出彩河南人”202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名单。这支根植在太行红土地的队伍再获殊荣,喜讯振奋人心。

林州两件宝,景区好、山林好。这里有“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有自然馈赠——太行山。红旗渠消防救援站肩上压着“烧不得,不能烧,烧不起”的泰山般责任,他们尽心尽力守护着这片圣土。

红旗渠消防救援站驻守在红旗渠畔45年,主要承担林州安阳市2046平方公里的灭火救援、山岳救助、山火扑救和水域救援等任务。

“上山下水、赴汤蹈火,我们无怨无悔。”红旗渠消防救援站站长朱彦明坚定地说道,该站始终坚持用红旗渠精神铸队育魂,创新红旗渠精神“五个一”教育套餐(看一次红旗渠工程、听一堂红旗渠讲座、看一本红旗渠著作、读一则红旗渠故事、写一篇红旗渠心得),引导消防指战员学深悟透红旗渠精神。全体消防指战员叫响了“临难不怕难、英勇听召唤”的队训口号,训练场上不怕苦、不怕累,救援现场作风硬、敢冲锋。

作为主力军和国家队,消防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必须是最出色的,关键时刻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始终把提高队伍战斗力作为根本,建立“三个100”“四个1次”训练模式,即每天每人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下起立;每天一次装备器材“五知一会”讲解操作,每周一次理论测试,每周一次战例研讨学习,每周一次实战操法训练。目前,站内3人取得潜水初级证,11人绳索救援技术获IRATA国际认证,10人取得舟船艇驾驶证,11人考取无人机操作证, 8人取得游泳救生员证,27人取得B2以上驾驶证。

不管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换了多少届,消防指战员走了多少茬,传承红旗渠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红旗渠消防救援站营区旁建成了全省首座集消防宣传教育、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消防主题公园,建设了便民凉亭、便民路灯、室外影院等设施;先后成立“党员先锋队”“便民服务队”,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设置志愿者服务站、流动服务点,承担市区交通要道秩序维护和道路保洁,每周六开展对口小区帮扶活动,宣传消防知识、维保消防设施;清洁小区环境,被评为“卫生城市创建标兵单位”;定期走访慰问敬老院、英模劳模,定向资助贫困学生。

建站以来,红旗渠消防救援站累计义务植树3000余株,捐款20余万元,义务送水1万余吨,资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500余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拉近了消防指战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红旗渠消防救援站获得各项荣誉的背后,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作为驻扎在孕育红旗渠精神这块红色沃土上的一支年轻队伍,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坚定走中国特色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路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将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保持越是艰险越往前的英雄气概,坚决扛起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职责使命。”朱彦明说。(图片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