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给大家做个小兔子,今年兔年。这是兔子的眼睛、耳朵、身体、小尾巴,给这只兔子画个萝卜。”近日,一场有趣的实践课程——糖画,在河南沁阳市第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开展。为孩子们演示绘制糖画的是来自李氏糖画的第五代传承人李建刚,他带着全套“家伙儿”走进校园,零距离向孩子们展示传统糖画的技艺绝活。
糖画非遗传承人李建刚为学生示范糖画制作技艺
糖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沁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沁阳市第二小学开展“非遗糖画进校园、共筑甜蜜传承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这个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像做这个兔子呀,温度高的话,这个胡萝卜就拿不起来,这个耳朵也不会立起来。做糖画也要注意这个时间,必须得快速做好,如果速度慢的话,就会凝固。”李老师从糖画起源、所需工具、制作步骤、制作技艺、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向学生做了详细的说明。提、顿、放、收,在李老师行云流水的运勺中,兔、龙、蛇、马,各式各样的糖画造型悉数登场,把同学们带入了“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的美妙世界。
沁阳市第二小学多功能教室同学们围观糖画制作
三年级五班的成依琳第一个拿到李老师的糖画,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今天李老师给我做了一只乖巧可爱的小兔子,非常可爱,我非常喜欢。”她兴奋地说。
在另一边,同样来自三年级的成旻诺、聂芸溪、余心瑶,也拿到了自己的糖画,腾飞的祥龙、奔腾的骏马、卧盘的小蛇,各种造型惟妙惟肖。
一名女生在学习体验糖画制作技艺
几名女生展示自己的兔子造型糖画作品
在现场动手、体验环节,孩子们不仅面对面地与非遗传承人对话,还学习到了制作方法,亲身体验糖画的魅力。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学习了解到了糖画的历史,近距离观察糖画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动手绘制,在好看与好甜中感受糖画的魅力,非遗传承的种子从此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承,让传统文化和文明实践相融共生,展现新时代文明风采是极好的促进。
糖画非遗传承人李建刚和学生们一起举着糖画合影
据了解,2022年6月以来,沁阳市建设完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以三级阵地为依托,沁阳市发动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动员各类志愿者12000余人,陆续开展疫情防控、文明交通、“赶考路上有我”、“非遗传承进校园”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让文明新风真正遍吹沁阳(怀庆)大地。(图片由路锋、杨帆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