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带货“贵州造” 闯出发展新“黔”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2-10 16: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2-10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2021年11月18日贵州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贵州中欧班列数量从每月2列临时计划到图定每周一列,开行线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货物运输品类也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黔货”通过中欧班列走向全世界。截至目前,贵州共发出中欧班列2114箱,发送货物3.5万余吨。

“枝繁巢暖引凤来,奋楫扬帆启新程。”新春佳节过后,贵州经济迎来了新篇章,全省大力践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力整合贵州特产资源,将外资“引”进来,让中欧班列载着黔货“走”出去,这样“一进一出”让黔货运输量屡创新高,给国内国际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需求,越来越多的“黔货”通过中欧班列走向世界,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上跑出了“贵州速度”。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从最初开行不足20列,到现在保持“月行千列”,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贵州省搭乘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将“经济通道”变为“通道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的模式,让跨境电商货物可以更加高效、低成本通往沿线国家,形成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双向交通运输“大动脉”被打通,“黔道难”彻底成为历史印记,“黔货出山”成为了主流经济。

随着黔粤班列双向开行、贵州始发中欧班列纳入图定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与中欧班列衔接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贵州特色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牛肉粉、羊肉粉和酸汤粉等贵州特色纷纷出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餐桌上,“贵州造”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对于沿线各国而言,“中欧班列”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对进出口贸易的需求,更是让各国能够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进行交流,极大的刺激与帮助亚欧非各国经济的复苏重振,多国友谊不断加深,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班列联世界,黔货通四海。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中欧班列将继续代表“中国名片”,奔跑在亚欧大陆的“黄金之路”上,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助力各国携手向着美好光明之路而行,共同书写全人类的辉煌未来。

(宋美奕 陈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