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黔东南入选这一国家级名单

2012年12月,文化部批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文化部批复实施。

重磅!黔东南入选这一国家级名单

2023-01-31 1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有5个实验区通过验收,其中黔东南榜上有名!这也是贵州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覆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境16个县(市)。

2012年12月,文化部批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文化部批复实施。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批示指示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为蓝图,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传承人(群)、基地(工坊)等名录体系为抓手,创新“非遗+”融合发展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对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唱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黔东南享有“生态之州、歌舞之州、人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手工艺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还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圣地之一。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56项78处,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9项417处,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9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8人、省级170人、州级294人、县市级401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3处、省级23处、州级26处、县级119处,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83家,中国传统工艺振兴项目11个,公布认定传习所、展示馆、传习中心、基地168家,名师大师工作室20家,传承教育示范基地85处。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99处、州级54处、县级867处,10个“苗族村寨”和12个“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7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中国传统村落4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每年有民族民间主要节日390余个,其中万人以上节日就有120多个。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