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封市禹王台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以“五个坚持”为着力点,不断做强做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坚持“强根固魂”,守牢意识形态底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意识形态联席会4次,对全区12个党(工)委开展意识形态专题督查,全面落实“五项制度”、压实“四种责任”。持续抓好理论学习。高质量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及“第一议题”学习26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兴文化理论文章发表;征订《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保障干部用书;创新打造“庭院讲堂”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制作宣讲视频26个。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创新编印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口袋书”、组织进行理论学习知识测试等;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祖国送祝福”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提升干群爱国热情;加强“学习强国”管理利用,注册率和参与度综合管理保持全市前列。
坚持“多措并举”,凝聚新闻宣传合力。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四个禹王台”发展目标,积极组织宣传报道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全年中央和省级媒体刊发报道1100余篇;制作招商引资画册和区情宣介片,宣传我区的丰富资源和良好投资环境,增加投资吸引力;在疫情防控中,大力宣传中央最新精神、广泛传播科学防疫知识、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提振全区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宣传报道亮点纷呈。积极采、编、播、推我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和特色文化品牌,市级以上媒体发稿2200余篇,其中《婚俗新风吹进家家户户》在光明日报刊发,《河南开封禹王台区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 奏响开发区建设“进行曲”》在经济日报刊发;登录“学习强国”170篇,其中2篇被全国主站选用;创办编发《禹王台区宣传周报》44期,经验类信息文章被《河南宣传》、《开封宣传工作动态》、“开封宣传”微信公众号采用40篇;做精“美丽禹王台”区属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年共编发319期、1914篇。网络展示立体生动。开设“炫丽禹王台”视频号,发布视频132个;积极参加党的二十大献礼优秀文艺作品评选活动,推选《焦桐花儿开》《永恒的承诺》《把一切献给党》《老焦》等MV在全市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进行“河南散文诗作家书写禹王台作品展”线上展示27期、微视频10条。
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网络安全管控。建强网信队伍。组建网信队伍12支,召开业务培训会5次,切实提升网信业务工作技能,全年共完成省、市委网信办下发的网评指令230余条。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区、乡(街道)、社区三级网信体系,完善我区网信工作月考评机制,明确体系架构、机构权限、人员职责等。强化阵地建设。统筹辖区21家官方新媒体账号,组织开展“2022年禹王台区网络安全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打造网络传播新矩阵;排查属地网站381家,做好辖区网媒监管工作。
坚持“真抓实干”,倡树社会文明新风。筑牢文明实践阵地。建立三级联动文明实践体系,高标准开展禹王台好人评选仪式,全年共评选表彰“禹王台好人”59名,受到开封好人表彰11名。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总队,下设13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全区共注册志愿者28908人,开展志愿活动100余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实行“街长、米长、片长”制,广泛宣传《开封市文明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三月、九月全市四大班子联席会上受到表扬。
坚持“百花齐放”,繁荣文艺文化事业。推动品牌建设。创新实施1898南院坊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利用工业遗址优势建设工业印记馆;将原10个小微博物馆串点成群,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繁荣文艺创作。积极筹办“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禹王台区开幕式、师旷古琴艺术节、繁塔论坛等活动;谋划成立城市文化合作社,亮出我区特色“文化符号”,推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封盘鼓》荣获全省“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优秀节目。丰富文化活动。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宣传小分队、“到人民中去”、“复兴强国有我”等主题文化活动20余场次,线上线下观众10万余人;利用小微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6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