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滚子轴承主要用在高速电梯上,每月能够生产100万粒。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四个月以后了。”近日,在山东临清市唐园镇的海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经理燕小彬高兴地说。
虽然目前海滨轴承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就在前几年,企业差点就撑不下来。
“以前,我们主要生产普通级别轴承配件及轴承,技术含量不高,需要到处去找市场。2019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燕小彬说,在最关键的那几年,唐园镇政府实行“店小二”式服务模式,帮了企业大忙。
据介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帮助企业联系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落实精准施策,尽最大限度链接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最新政策,并引荐专家学者与企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在环保、安全生产方面,镇政府对我们点对点服务,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精力和时间,让企业得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生产、科技研发。”燕小彬颇为感慨地说。
在唐园镇政府和多个部门的引导帮助下,处于困难的海滨公司和河南科技大学对接成功,按照国家的最高标准研发出新产品滚子轴承。2019年,公司成立了科研团队,建设了球面滚子检测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国内最高标准生产高精密轴承配件球面滚子及非标准轴承。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达到250万元,三年内研发了1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十项机床系统软件著作权。仅2021年,公司就与河南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天津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山东洛轴所等进行合作,研发了6款新产品。
据了解,在研发过程中,临清市科技局和镇政府还向企业宣传了“创新券”政策,让企业节省了检测费用,减轻了研发投入压力。
科技为引 淬炼成钢
“国内一些顶尖轴承企业非常认可我们的锻造工艺和产品,这几天,先后有几家企业派人来公司洽谈合作。”4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清市唐园镇的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庆刚指着车间内陈列的各种钢材和轴承套圈产品说,公司现在全都是订单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产外径80—800毫米轴承套圈,并进行锻造、退火和车加工。最初,我们的产品档次比较低,属于市场的低端产品。”汪庆刚拿起一个银白色的轴承套圈成品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这为公司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唐园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通过改造设备、更新技术,逐渐走上机械化、数字化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端、智力、资源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唐园镇党委书记梁勇说,唐园镇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和高校在培养人才、科技项目攻关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2019年12月9日,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和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汪庆刚至今对那一天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时,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贺洪江表示,将带领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团队全力以赴,争取把困扰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多年的轴承钢技术难题解决掉。
在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团队的帮助下,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通过改工艺、改设备、改布局,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打开了销路、拓宽了市场,连续接到全国轴承前十强企业的订单。
如今,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已建成锻造、热处理和车加工3个专业生产车间,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高速圆盘锯,提高了下料精度及切割速度,引进了高精度数控碾环机,确保产品尺寸精确,打造了专业实验室,利用直读式光谱分析仪和氧氮分析仪分别对轴承钢的26种微量元素和敏感气体进行准确分析,精确度可达百万分之一……
“公司轴承套圈的材料利用率也从原来的40%提高到如今的76%。”汪庆刚自豪地说,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申请了消除碳化物工艺专利,获批了20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5项专利正在审核中。
经过几年的发展,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轴承行业“先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通过了IS09001:2015和IS014001: 2015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优秀供应商、最具发展潜力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发展企业。
“原来是跑市场找订单,如今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得挑单生产。”据燕小彬介绍,在坚持科技创新下,公司2019年产值900万元,2020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2021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三年三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