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市场震荡传导国内,中国应早做准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1-17 20: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行遭遇挑战。中国国内粮食市场虽相对平稳,但外部环境的剧烈波动仍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粮食种植和进口成本,阻碍了进口通畅。为应对当前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应加强粮食保供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高效利用资源,优化流通渠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和农产品储备调节功能。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食贸易秩序梗阻失调,世界饥饿人口显著增加,各国纷纷采取粮食安全措施,全球粮食市场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涨跌,最高点创历史新高,金融化取向更加显著。

综合分析,这轮国际粮价波动的原因是,在多年来国际粮食供需大体平衡、库存水平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积极应对消极影响,频繁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等金融政策,以及农业进出口贸易政策。各国政策选择方向在一段时间内趋同是引发此轮粮价波动的根本原因。同时,受疫情影响,国际货运物流受阻,全球粮食供需匹配不平衡问题凸显,引发全球粮食危机。因此,贸易因素也是此轮粮价波动的另一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与国际粮食市场相比,中国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总体有限。但是,不同粮食品种存在一定差异,要全面评估,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向国内传导,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国内粮价承压高企。相对于欧美等经济体创历史纪录的高物价水平,中国物价水平相对平稳。但是,受国际高通胀影响,国内物价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中国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快上涨的猪肉价格以及高温导致鲜菜价格高企;而国内粮价虽然相对平稳,但在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下也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二是粮食进口渠道不畅。2022年1-8月份,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同比下降9.95%,粮食(谷物)进口量同比下降12.11%。农产品进口量下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疫情本身导致的物流不畅,二是多国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物流不畅随着疫情发展转移至国内,为国内外贸易渠道联通带来挑战。2022年4月开始,国内多地疫情反弹,扰乱了正常的物流秩序。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三是粮食进口成本高企。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通过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至国内,再加上原油、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大幅度抬高了饲料成本。根据调研,2022年4-5月份,猪、禽饲料价格较1月底上涨了2%-4%。5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回落。但是,因美国连续加息,中国饲料的进口成本仍居高不下。

四是抬升国内种植成本。乌克兰危机不仅推高国际粮价,而且还抬升了全球的农作物种植成本。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全球的40%。俄罗斯自去年3月10日暂停化肥出口,国际化肥价格应声而起,中国化肥价格也跟随上涨。

五是养殖利润大幅下滑。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因国内疫情防控趋严降低物流效率,以及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带来的替代效应等原因,国内活牛活羊以及牛羊肉的市场价格走低,在饲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牛羊养殖利润遭到挤压。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鉴于当前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国内产生的突出影响,中国应做好如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粮食保供稳价的顶层设计。建立大食物安全观,对主要农产品逐一进行梳理,根据国内国外供给潜力、成本收益、产品重要性和敏感性等因素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国内供给保障优先序和进口优先序。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供给保障,加强战略谋划,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二是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团队建设,加强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分析研判和应对国际市场异动,化解国内市场风险,确保国内市场供给稳定、价格平稳。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避免投资炒作和盲目行为,适当引导消费者对替代性肉品及其制品消费。

三是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下,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完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球供应链,提升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进口格局,减少对少数国家的依赖,降低风险。完善重要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管理,加强检验检疫,把握好进口品种规模、节奏和时机,严厉打击走私行为。

图片来源:东方IC

四是优化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流通效率。加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网络。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全国粮食流通骨干网络。主销区以粮食产业园培育为抓手,提升粮食价值链,支持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与信息支撑、公共区域品牌等发展,支持企业开展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全程机械化生产、高效生态农业等于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

五是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加工、供应、储运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应急供应网点的布局要兼顾城乡及边远地区,确保一定的覆盖面且布局合理平衡。要会同交通等部门,落实好应急运输线路和运力工作预案。要全面建立与交通、物流等相关部门长期稳定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粮食一体化多部门协调管理体制。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

六是完善国内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功能。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优化储备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合理确定政府储备规模,建立动态吞吐和轮换调节机制。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储备吞吐平抑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COVID-19 and food security"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王湘玥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