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古都安阳送上甲骨文祝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1-16 14:3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16 14: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4日是农历小年,漫天雪花飘舞,古都安阳一片银装素裹,殷墟景区更显古朴典雅、端庄秀丽,朱红色的大门、廊柱庄重中透着喜庆。

殷墟车马坑展厅内,人头攒动、“暖”意融融。在这里,游客游览古迹、感受中华文明魅力的同时还能收到一份特殊的新春礼物,安阳市知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送上的甲骨文祝福。

“福”是汉字中特别的存在之一,更是一个吉祥的符号。贴“福”、贴对联是中国传统新春习俗,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充满着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愿。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迎新春、送福气,殷墟景区联合安阳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开展“丹青翰墨香,新春送万福”春节送福活动。活动邀请十位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新春对联和甲骨文“福”字,为前来参观的游客送去新春祝福。“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十位书法家寓意十全十美,给大家送‘福’送吉祥,让甲骨文‘福’字走进千家万户。”书法家郝新安说。

收获古都安阳的甲骨文“福”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惊喜不已。

“甲骨文祝‘福’太珍贵了,我们太幸福了!很荣幸在安阳、在殷墟过小年。”北京游客谢放带着妻子和儿女一家四口来安阳旅游。他手捧甲骨文“福”字高兴地说:“昨天去了红旗渠深受教育,今天来到殷墟,和家人们一起感触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太值了!”

上海的游客罗启剑也是带着孩子来安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他说:“来到殷墟感到很震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太多的经典值得我学习和传承。感谢安阳的书法家们给我们送‘福’。”

出完差回北京的董明照路过安阳专门停下来,喜欢中国历史文化的他要来看一看魂牵梦绕的殷墟。收到新春的甲骨文“福”字,他也送出了自己的祝福:“新年新的开始,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生活走入正轨,祝愿我们的祖国民族复兴、海晏河清,风调雨顺、社会安宁。”

“今天,我感到了作为安阳人的骄傲,我更自豪我是中国人。”家住殷都区的王继伟从小喜欢书法艺术,他手捧着仰慕已久的李书磊老师的生肖兔“福”爱不释手。他说:“雪落兔‘福’现,祥和过小年,不虚此行。”

“这是咱们的根,中华文化的根,我们就是带着孩子来学习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郑州市民刘江天和妻子、5岁半的女儿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必去博物馆。他表示:“安阳市的博物馆规格高、内涵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安阳的文化高度。今天还收到了这份特别的甲骨文祝福,很有意义。”

殷墟景区工作人员马鑫早早地就来到现场忙前忙后,摆书桌,准备纸墨。看着手捧“福”字的游客们满脸的幸福,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迎新春,送祝福。安阳是中国书法名城,我们通过甲骨文、篆书、卡通‘福’字等书法的形式,向各位游客送祝福,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殷墟参观游览,我们会尽心让游客满载而归。瑞雪兆丰年,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书法是文字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今天,为游客和群众书写甲骨文‘福’字、春联,并向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也是我们的幸福。”说话间,郝新安的一副春联已经跃然纸上,上联是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是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是筑梦未来。(图片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