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厚植非遗人才沃土 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30 1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临清......”这说的就是临清贡砖。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历史悠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着力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点”上发力,壮大非遗传承队伍。魏湾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机遇,把焕发非遗人才发展活力,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组织党政班子人员组成非遗人才培养队伍,着力提高传承人的传承意识和传承本领。定期邀请专家与非遗传承人开展调研指导、现场教学、座谈研讨等活动,建立健全非遗人才传帮带机制,培养了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庆安、李维见,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贾生长等专业人才,并建设了临清贡砖文化产业园。

“线”上延伸,让非遗人才尽展其才。“作为传统的手艺人,我们想做出好的产品,但是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魏湾人,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助我们提升产品内涵和附加值。得多亏了魏湾镇党委政府啊!”贾生长说道。魏湾镇一方面,积极对接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邀请等专家与临清贡砖文化产业园共建产学研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高地和智力资源优势作用,生产了虎头鞋、花瓶、笔筒、砖雕摆件、冬奥贡砖等文创产品,辐射带动周边5所中小学学生实践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古建修复单位和企业,发展古建修复和装饰,北京故宫、武当山五龙宫、泰山岱庙等地均有临清贡砖的身影。目前,临清贡砖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到日本、韩国。“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性继承现状,进一步实现了“非遗”与“产业”的 “共同振兴”。

“面”上拓展,让非遗人才香飘四方。魏湾镇着眼于提高临清贡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厚植非遗人才文化自信,积极与媒体对接,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2月7日,魏湾镇地苑贡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山东艺术学院王大海设计团队合作制作冬奥砖雕文创,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聊城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非遗人才还通过3个“非遗+扶贫”产业示范点,“党支部+扶贫车间”模式,与镇域困难群众结对子,不仅富裕了群众的钱袋子,还吸引了110户400余名群众学习传承贡砖制作工艺技艺,为临清贡砖、砖雕提质增效、走出去点睛铸魂。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