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扎实开展“四链融合”人才培育工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9 17:2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9 17: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东临清市正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和发展需求,通过做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工作,实现人才创新驱动,创新打造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

创新人才驱动,延伸制造业“创新链”。近年来,临清市坚持创新人才驱动,加速延伸制造业创新链条。2022年1—4月份,临清市纳统工业技改项目86个,完成技改投资2.91亿元,同比增长68.9%。聚焦企业用才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实施“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计划”,形成“小升科、科升高、高引领”的发展路径。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10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021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聚焦人才发展需求,畅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依托轴承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揭榜挂帅”机制,11个技术课题分别被济南大学、洛轴所等揭榜,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宇捷轴承安全可控调心滚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在临设立院士工作站,建成山东省唯一一条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聚焦人才创新创造,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定实施《临清市质量发展和专利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加强创新品牌培育。2021年以来帮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000余万元,山东宇捷轴承有限公司省级专利导航项目成功通过验收。截至目前,临清市拥有发明专利142件,实用新型专利958件,外观设计专利38件。

加速人才汇聚,巩固制造业“产业链”。临清坚持制造业立市,巩固育强制造业产业链条。2022年1-6月份临清221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3亿元,同比增长5.83%。系统谋划建设产业创新集群。依托轴承、纺织、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优势,建立轴承智造小镇、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等创新集群。制定《临清市 2022 年制造业产业链招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等。智创未来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山东洛轴所、哈临轴承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31个共同体之一。重点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济南大学、山东钢铁集团联合成立山东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举办智汇临清创新行动·山东科技大学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等活动,赴济南大学开展招才引智对接活动,签署校地人才引育战略合作书。中色奥博特与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聊城大学联合实施“高性能铜基合金制造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宇捷轴承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挂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类扶持实现人才加速汇聚。加强与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山东人才发展集团的合作交流,组织举办人才项目对接交流会。对全市六大产业100余家企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征集各领域人才需求近20项。引进铜合金材料、秸秆生物制浆、轴承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城专家人才,积蓄创新动能。

集中人才要素,育强制造业“人才链”。坚持把人才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最具决定性、最具活力的核心要素,统筹搞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引才聚智,形成创新策源“驱动力”。组织百名专家、百所企业对接“双百行动”。举办高层次专家临清行、智汇临清创新行动·山东科技大学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等活动,邀请山东省机械研究院院长林江海、洛轴所党委书记高元安来临实地考察。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在临建立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院士工作站,已开发出桑叶茶、桑葚干等系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3.6亿元。山东洛奥健康产业集团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中医药科研创新基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医养产业链条延伸。产才融合,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力”。同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全职引进并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填补了国内在高端铜箔生产方面的技术空白。博特轴承与高校联合研发的“高精密可替换型薄壁轴承”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科创飞地,提升创新合作“协同力”。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工业大学共建的人才工作站成功入选首批聊城市“人才飞地”,所合作的温保岗博士工作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级和辽宁省省级项目十余项,该团队已成为凯美瑞高端轴承研发的重要智力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制造业“教育链”。近年来,临清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形式,推动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连通。加强思想引领,厚植工匠文化。依托临清市工业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开展劳模工匠和“五老”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人物视频,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聘请山东省职业院校创业学院联盟的专家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现有五支参赛队伍均获聊城市二等奖。创新培育形式,推动育训并举。深入推进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平台,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新型学徒制培训,遵循“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高质量落实育训并举。全面对接产业,优化产教布局。加强校企合作,大胆尝试“引企入校,合作育人”模式,依托临清市工业学校与广州蓝海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临清市共享性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融谷汇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拼多多三方合作建立电商产业基地,与江苏瀚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共建高铁乘务运营模拟仓,以“专业+基地”的模式,切实做好“以产促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