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做好“大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9 17:2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9 17: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山东省临清市创新农家书屋运营模式,强化配置,提升效能,合作共建,引导乡村阅读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促进乡风文明、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的“文化粮仓”。

创新管理模式,让农家书屋“用”起来。针对部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房屋紧张、管理松散、资源闲置等实际问题,临清创新推行农家书屋社会化管理模式,将书屋阅读资源流转到基层卫生室、超市等公共场所,设置图书借阅角,让村民购物、看病时也能读书看报;或是流转到幸福院、退休教师和阅读推广人家中,丰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使基层阅读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也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已重点打造农家书屋运营改革试点20余个。

加强阵地建设,让农家书屋“美”起来。临清市共有10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率已达到100%。为提高图书采购的“靶向性”,建立工作组深入镇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合理选择和配备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生活特点的书籍。每年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对农家书屋图书进行更新增补,完善书架、阅览台、桌椅等基础设施;按照农业技术、诗词歌赋、文学历史等名目,对书籍进行分类存放,方便群众借阅。针对不同人群的闲暇时间,合理开放农家书屋时间,比如,对在校生双休日、节假日开放,对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的年轻人晚上开放。常态化举办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对图书管理、借阅、登记、分类、采编等业务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解答释疑,不断提高管理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定期督导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利用情况,完善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对书屋破损书籍第一时间进行更换补充,确保书屋效能正常发挥。

丰富服务内容,让农家书屋“活”起来。临清市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复兴少年宫等资源进行整合,既方便群众看书阅览,又方便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实施“积分卡”读书项目,在松林镇9个农家书屋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和群众学习积分制管理,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队伍入驻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党建、法律、健康、安全等全方位指导,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乡村居民的“公共客厅”。开展“复兴少年宫·最是书香能致远”活动,让孩子们来到农家书屋,自行挑选喜欢的书籍进行诵读,并组织志愿者现场答疑解惑。将农家书屋与党史学习教育、“书香政协”等活动相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引导党员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学党史、谈感悟;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与群众分享读书心得,积极听取关于基层民生、乡村振兴的工作建议,促进政协委员高质量履职。同时,由基层“文化能人”和“文化爱好者”不定期举办文学沙龙、书香阅读节等小型活动,让志趣相投的群众聚到一起,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带动更多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

拓宽宣传渠道,让农家书屋“热”起来。在全社会招募阅读推广人,依托全市107个农家书屋,拍摄书籍解读、知识分享等短视频,上传至学习强国、大众网、“文旅临清”视频号和抖音等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宣传矩阵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家书屋阵地建设,让更多的社会团队走进农家书屋开展读书阅读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和新时代文明传习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使广大村民更加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让“书香社会”真正扎根农村、扎根基层。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