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沁阳市西向镇三街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通村到户,一幅幅墙体彩绘生动引人,俨然一幅秀美动人的乡村风景画,处处呈现着美丽和谐的景象。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西向镇焦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检验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主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形成长效机制,让农村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据了解,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西向镇建立“向群众问需求、向工作问效率、向干部问责任”三问工作机制,坚持“日通报、周评比、月观摩”和红蓝旗激励,对私搭乱建、断壁残垣、建筑材料、黑臭水体等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五美庭院创建等工作。同时,通过门前三包、街长制、积分银行、垃圾分类、乡村光荣榜等各项制度创新,让群众深度参与到乡村建设等工作中来。
“我们现在也用上了卫生厕所,院内院外没有异味,房前屋后栽了花花草草,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老百姓心坎里了。”常乐村村民王小米说。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西向镇不只局限于村容村貌的提升,还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打造了以怀菊种植、生态采摘、共享菜园等特色内容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品牌和示范典型案例。其中,历史上,“皇府菊花”是怀菊花中的上品,在唐朝时成为“贡菊”,今年,皇府村依托品牌资源,通过“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皇府菊花种植示范基地,由于品质上乘,最近不断有药企前来对接收购。
“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的皇府菊花,已经不单单是一味药材了,把皇府菊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将千年怀药文化传承推广,打造乡村农旅融合新业态。”皇府村支部书记吴玉良说。
除了农旅大发展,文旅融合更是留住乡愁的关键一招。西向镇北鲁村是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的祖籍所在地。“在村庄整体规划建设中,我们注重村庄建设脉络、街巷格局,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挖潜,老屋、古树、石碑......留住乡村原貌,避免‘千村一面’,让‘许鲁古镇’再次焕发生机。”北鲁村党支部书记陈联行说。
依托“许衡故里”、“许鲁古镇”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创意打造文旅融合的新概念,环村的健康步道两旁,路标和三色垃圾分类箱标识明显,房屋院落布局整齐,元代文化元素点缀于外墙立面;沁河北畔的家风教育基地、许鲁主题文化游园、许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北鲁村先后被授予“千万工程”示范村、省级健康村庄等称号。
美丽乡村三分建、七分管。常乐村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共享菜园”的社会共治模式,创新物质激励场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营造“全员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环境。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对照标准和要求,制定了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凡是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义务劳动的党员,获得相应积分,可定期到“五星”超市兑换物品,极大激发了党员的干劲和活力。”常乐村支部书记王虎群说。
常乐村两委干部贾小霞补充道:“我们把分散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进行了统一平整,并在四周装上了篱笆,竖起了责任牌,打造成共享小菜园,由房前屋后群众共同认领种植,让群众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
“今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抓住党员和群众两个关键,幸福感、荣誉感、获得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五星”支部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同频共振、互促双赢。”西向镇党委书记王淑霞说。
现如今,西向镇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通过不断整治,大力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和乡村面貌,以生态宜居赋能“五星”支部高质量创建,奋力奏响“生态宜居、亲睦和谐、怡然自得”的协奏曲、交响乐、最强音。(图片由杨林涛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