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老年教育共同体”实现老有所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6 16: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6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临沭县金明寓医院康养中心,每月都会举行的养生保健课吸收了众多老年人前来听课。同样,喜爱京剧的王大爷每月都会跑到郑山街道徐埠前村老年大学,一起跟着县里的京剧老师们学习吹、拉、弹、唱。在临沭县,象金明寓医院、徐埠前村这样的老年教育特色教学点有52处。

临沭县积极探索提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途径,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建设“老年教育共同体”,为全县老年教育工作注入了一池春水。据临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傅成佐介绍,县里专门出台了《临沭县老年大学社会化办学改革工作方案》,不断拓宽办学网络、拓展办学模式,着力构建以“县-镇-村(社区)”联动、“老年大学主流办学-部门单位联合办学-社会组织特色办学-医养教结合办学”互动为主的“老年教育共同体”。具体工作中,县里以“按需设课”为原则,发挥镇街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等优势,灵活开办特色课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涉老机构、社会团体等,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居(社区)成立学习点,引导社会力量设置分校或教学点,打造师资共享、场地互用、专业互补、活动互动的“老年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合建共享。郑山街道依托沟北村史馆、后高埠农耕文化体验区、高埠前孝文化讲堂等乡村文化阵地,开办村史和传统文化课;徐埠前把老年大学办在京剧艺术馆,目前,该县老年教育除设置书画、京剧、二胡等传统文艺类课程外,还增设茶艺、形体、瑜伽、八段锦等课程,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对于参加老年教育学习的学员,县里主动为他们参加教学成果展示或各类比赛活动搭建舞台,围绕重要节点举办书画展、文体展演等活动,每年选派骨干学员参加“一年一村一场戏”送文化下乡,组织书画班学员到社区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活动等,同时还吸纳200余学员加入“五老”志愿者协会,紧紧围绕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关心下一代等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50余场次。几年来,该县“老年教育共同体”累计培训学员达1.5万余人,成为全县文明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