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抓什么?”“丧事操办要几天?”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移风易俗大讲堂”走进信发街道光明社区,鲜活的案例、风趣的解说吸引了百余名群众热情参与。
茌平区坚持移风易俗项目化运作,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平台搭建、队伍建设、活动引领等方式,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以前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现在好了,区里统一了红白事标准,不仅形式简单还避免了铺张浪费、争相攀比等不良风气。”博平镇西王村网格党支部书记李利恩介绍。
“今年,我区调整充实了88个红白理事会成员,实现新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通过集中辅导、现场观摩、网上教学等方式对4000余名红白理事会骨干进行了专业培训,形成了推动移风易俗的合力。”茌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年初,茌平区相继出台了红白事宜办理实施办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八反对八提倡”、“十个一”工作措施,形成了壮大优秀人才队伍和完善工作机制相融合的运行模式,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稳步向前。
“我是党员我带头”
今年农历七月初七,新人曹枭、李丹丹成婚,而他们的婚礼仪式,是在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上举行的。“文明简约不失浪漫,文化传承弘扬新风。”曹枭说,他是一名党员,理应起到带头作用。“排场不大,但意义重大。”李丹丹的幸福溢于言表。
乡邻情面不点破,陈规陋习根除难,如何让文明新风吹进万家?
茌平区的移风易俗答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公开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并将履行情况作为年底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区纪委监委成立巡查专班,开展明察暗访,杜绝大操大办;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建立婚丧服务黑名单制度;宣传部门积极培育典型、树立模范等,在全区营造了崇尚节俭、文明办事的良好氛围。
“红马甲”“蓝马甲”进大集
2019年以来,茌平开展了“移风易俗赶大集”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持续3年。每逢乡镇大集,移风易俗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分别身穿“红马甲”和“蓝马甲”穿梭在赶集的人群中,向过往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讲解“移风易俗”“美德健康生活”等新生活方式。
茌平区创新移风易俗活动开展方式:各社区(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移风易俗大讲堂”,倾心打造“积分超市”,以积分兑换、物质奖励的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招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开展“六进六宣”“移风易俗赶大集”等活动,更新群众观念、弘扬时代新风;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等,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摒弃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
如今,茌平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的多了,正是,千家万户迎新风,红白喜事开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