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 第二阶段会议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近年来,中国以加强法治建设为抓手,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开展了多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此外,中国的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地方社区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来。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保护方式取得了实效,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日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 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办。各国就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阻止并扭转灾难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这是自199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以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会议。而作为本次大会的轮值主席国,中国代表团更是为了促成框架的达成在周末工作到深夜。
早在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之前,中国就已经在国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如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现覆盖中国31%以上的领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建立国家公园等。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和监督,为以上这些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举措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曾是犀牛角、象牙、虎骨和穿山甲鳞片等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买卖的最大市场。尽管国内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多达50余部,但在过去,因为法律执行不到位,偷猎和走私活动依然屡禁不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属于大规模有组织犯罪,不仅导致诸多物种的灭绝,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前后,随着生物多样性大会的临近和执法力度的加大,中国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中的角色真正开始转变。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成立了专门的公益检察诉讼部门,专门办理环境资源保护等公益性案件,当时,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 (ClientEarth) 也支持最高检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和培训。一位曾经参会的国际专家回顾称,中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在应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上立竿见影。“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价格暴跌,因为入境中国的风险越来越大,很多只能在老挝和越南等过境国堆积。”
中国在2014年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自那时起,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成为中国加强环境法治的重要部分,标志着中国环保事业开启了新篇章,反映了法治应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共识。随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了数百个专业的环境资源审判庭,ClientEarth也与最高法合作,加强法官的相关能力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立2000多个专业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
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检察机关针对环境执法不力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办理了超过34万起案件。可以想见,这些执法行动必将引发人们思想上的重大转变,环境法也将得到更加严肃的对待。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实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了确定哪些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如提供淡水)和减少灾害风险方面具有最高价值,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并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协商,划定了相关区域,将高科技的卫星遥感技术、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和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相结合,确保生态红线得到严格遵守。同时,严格的执法也暴露出诸多未批先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房产开发项目,相关责任方已被勒令整改并采取生态修复行动。
例如,在海南,虾塘的无序扩张侵蚀了大面积的天然红树林,进而导致沿海生物多样性崩溃,极大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于是,海南省将所有海岸线都被纳入了生态红线保护的范畴,叫停了水产养殖,并向养虾户进行了补偿。下一步目标是将红树林恢复到基线水平——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今年11月,中国主办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中国的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4,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为扭转湿地逐年流失的现状,中国近年来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扩大湿地面积。2021年底发布的《湿地保护法》将在检察公益诉讼等执法手段的支持下,得到有力实施。
比如,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天津滨海湿地巡视时,发现一条非法修建的道路,导致当地自然保护区约21公顷的海域被包围。天津市检察院随即提起了检察公益诉讼,要求当地政府拆除违规建设,恢复滨海湿地。于是,当地政府投入了4.5亿元开展湿地恢复项目,到2020年12月湿地已经完全恢复。
除了这些自上而下的措施,中国的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当地社区往往是自然的最佳管理者,因为他们也是保护工作的受益者。例如,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青海南部的当地社区合作保护当地的山谷,那里是雪豹等野生猫科动物的栖息地。当地人没有在这片原生态土地上建起酒店来迎接游客,而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游客随机住进当地人家,直接向村民支付住宿费。村民也会充当导游,带游客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因为他们不仅了解这些野生动物的行踪,还能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完成这种近距离接触。偷猎行为已经在当地完全杜绝,因为村民意识到,他们从保护雪豹中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偷猎。通过这种方式,当地把旅游创收百分之百留给了村民,这种模式不仅吸引了国内其他地区的兴趣,也得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其他国家的关注。
随着对基于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的进一步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
放眼未来,我们期待法治在实现中国气候目标方面也能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昆明举行的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呼吁,各方应加强对涉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案件的司法应对。2021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线上出席法国马赛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并发表讲话,表示中国检察机关正在积极探索气候变化检察公益诉讼。
虽然各国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迥异,但中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执法加强了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