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木版年画的鼻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近三十多年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朱仙镇木版年画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绘就年画发展新蓝图。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镇党委、政府就主导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和“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会”,挖掘整理老版,并制定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长期保护规划,每年拨专款用于抢救、挖掘、传承活动。
加强人才培养,开展技能培训,蓄积年画发展新力量。实行人才传、帮、带工程,培养新生代传承人,实现了老、中、青阶梯式人才储备。在高校建立了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工作室,定期开展讲座,培养高学历木版年画人才,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5名,共培养带动从业人员1600余人。企校合作共同研发衍发产品40余种,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优化产品供给,创设创新载体,打造年画发展新引擎。创新模式,构建内容创作“中央厨房”。探索成立了 “政府+ 企业+景区+传媒”文创团队,并先后拍摄出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题材的《玩转门神》《书仙传》《古镇画情》微电影以及《传奇朱仙》主题宣传片和年画动漫文创产品,总播放量累计达600万人次。每年春节在朱仙镇AAAA级景区启封故园举办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国家级节会-中国年文化节。
扩充产业门类,实现聚集发展,赋予年画发展新动能。为传承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工艺,加快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与开发,开封市政府与中央美院合作建成了朱仙镇国际版画基地,引入物联网、仿生仿真、全息投影和人工智能、VR、AR 等先进科学技术,用数字化虚拟展示还原经典历史场景,重现木版画、传统老字号的制作工艺流程,为游客提供沉 浸式旅游体验,有力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总投资120亿元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建设,项目区内先后设计打造完成年画、宋瓷、汴绣、打铁、钱币、古建筑等6个博物馆,推出“岳王迎宾”“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一批优质文化节目,让木版年画等传统文化在古镇处处彰显。
下一步,朱仙镇将以木版年画传承保护为抓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创新文旅业态升级,把朱仙镇木版年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拓古镇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