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山东省高唐县社会发展中以文化铸魂,深入挖掘、传承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脉传承和创新中汇聚奋进力量、展现新作为。今年以来,高唐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力量,建立了非遗民俗手艺公益培新中心和创客基地,广泛开展多种文化惠民活动,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步伐。。
挖掘历史文化根脉,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镇,文化志愿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木版刻画、剪纸等为主,创作宣传正能量作品,把党的声音、好的政策传播到每个村落。三十里铺镇通过开展非遗手艺公益培训,创办民俗文艺产业,提升了群众文化品位,实现了文化效应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在河崖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高唐县众多民间手艺达人及其精美作品齐聚一堂,其中不乏麦秸画非遗传承人李志海、根雕艺人囤景义、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忠芬、版画非遗传承人刘青田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这些非遗民俗志愿者将传承技艺无私传授给学员,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经济发展。“没想到吃上了手艺饭,麦秆画和葫芦烫画俺都学会制作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引领下,俺不仅学到了非遗手艺,还能日挣上百元工资,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日前,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河崖孙村村民曲广芹高兴地说。如今,这个镇通过非遗技能免费培训活动塑造“手艺新农村”, 年实现村集体增收达25万元。40多名当地群众经打造成为民俗文化产业工人,其中10多名困难村民靠手艺有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高唐县是中国国画大师李苦禅和山水画奇才、爱国画家孙大石的故里。借助书画名人效应和传统文化优势,近两年,高唐三十里铺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领河崖孙村党支部积极创新乡村振兴思路,主打“文化兴村”战略。在党建引领下,近两年河崖孙村组建了以传统书画和民俗手艺为主的创作团体,同时扬其所长将其引入到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团队中,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民协+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这里的民俗文化艺术产业方兴未艾,一时间乡村文旅业亦是风生水起。
构建“整体性保护”,保障“非遗”持续发展。高唐三十里铺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整合文化、人才、集体等多方资源,大力传承并创新发展民俗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惠民和富民强镇新路径。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有效地将村集体、民协、合作公司、农户等资源优势聚合在一起,通过公益推广促使麦秆画、葫芦烫画为主的“非遗”工艺迅速传承并生成产业,一条种植、加工、销售、文创“一条龙”的良性循环产业链由此产生。如今,该镇投入80万元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00余平,并由山东省民协引进多项具有市场潜力的民俗工艺,全面拓宽了发展空间,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态势。
据了解,近年来高唐县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自信自强。目前,该县非遗名录中有100余种民俗手艺项目列入,其中8个以上非遗手艺项目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赏,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走向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