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粮食安全共同行动为世界树立典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0 18: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中方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包括粮食安全共同行动。中阿农业合作历史悠久,着眼于构建更开放的市场、更公平的贸易规则、更优化的价值链。随着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关注度越来越高,中阿粮食安全共同行动为世界提供了范本。

最近,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举让全球目光聚焦阿拉伯地区,但在光鲜背后,人们往往忽视了该地区仍有许多人面临粮食安全隐患。无论是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公布的饥荒人口数量,还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阿拉伯世界所面临的粮食进口难题,都显示出,阿拉伯地区在粮食安全方面还需要进行很大的能力提升。

12月9日,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具体内容是:中方愿帮助阿方增强粮食安全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阿方共建5个现代农业联合实验室,开展50个农业技术合作示范项目,向阿方派遣500名农业技术专家,帮助阿方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收储减损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阿方优质农食产品建立输华准入“绿色通道”。

这些内容看似简短,但是每一条都非常具体,而且具备可行性,已然能够为阿拉伯地区描摹出一幅幅生意盎然的绿洲景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实际上,中阿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无论是农业贸易、投资还是农业科技合作,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平。举例来看,2021年,即便全球疫情对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冲击,埃及仍然向中国出口了价值7200万美元的鲜橙,对改善埃及鲜橙种植农户的收入起到的积极作用。除此以外,中国立足海外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阿拉伯地区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使得大片沙漠转变为草场甚至良田,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社会面貌。此次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的粮食安全共同行动,势必对阿拉伯地区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阿拉伯地区小麦平均单产大致为每公顷2.5吨,其中埃及和沙特两国小麦平均单产均超过6吨,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麦单产水平则很低。这就意味着,阿拉伯地区小麦单产潜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比埃及和沙特的小麦高产,不难发现,通过增加节水灌溉、改善种子质量、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完全可以实现阿拉伯地区粮食普遍增产的目的。知易行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表述上只是一句话,但是对应的系统十分复杂,可谓任重道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改善阿拉伯地区粮食安全水平,很多工作其实都在农业之外,其措施贯穿于整个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例如,在绿色创新共同行动中提及“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利用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和北京世界气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灾减灾”;“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北斗应用产业促进中心,为阿方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搜索救援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这些具体措施不仅先进,而且实用,都是中国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经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可见诚意满满。

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及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的提出,充分反映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贯立场。通过中阿粮食安全共同行动,我们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对人类所面临的饥荒和贫困问题感同身受,因此提出了更富有建设性的做法,其中包括为阿方优质农食产品建立输华准入“绿色通道”。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很多时候,饥饿与贫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形成有历史原因,即资源禀赋与能力的差距,也包含了机会的不均等。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其优质的农食产品往往很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背后除了技术标准差异之外,往往还有人为的政治干预,这一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框架下始终饱受诟病。中国为阿方优质农食产品建立输华准入“绿色通道”,同时给予阿拉伯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中国市场的开放,不仅为阿拉伯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也优化了当地的农业价值链。高价值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有着积极帮助是普遍共识——显然,一公顷的橙子产值要比一公顷小麦高出不少,通过鲜橙出口增加利润和顺差,可以在国际市场购买更多的小麦,从而间接改善粮食安全状况。但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更开放和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否则,高价值农业会反噬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根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饥荒人口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从解决问题的务实合作来看,中阿粮食安全共同行动无疑为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共同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开放贸易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全人类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也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具韧性。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Big step forward"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