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河南新乡辉县市峪河镇宝山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铺路基、和水泥、运沙浆、整修沟渠、挖坑植树,如火如荼的忙碌着。
辉县市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项目共计60.95万亩,全面重建的Ⅰ类水毁高标准农田8.6万亩,局部重建的Ⅱ类水毁高标准农田24.59万亩,损毁较轻需要应急修复的Ⅲ类水毁高标准农田16.3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
辉县市聚焦五个“管”:管安全、管质量、管进度、管成本、管维护,确保把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廉洁工程。
安全文明施工主要强调三个“事”: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辉县市要求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培训,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听得懂、做得到。事中做好监督、巡视工作。项目实施方必须履行安全员职责,做好日常视查及设施设备维护,监理单位做好监督。事后做好清查工作。施工完毕后,相关负责人要清点人数、清查设施设备工作状况,并做好记录。辉县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对项目检查、监督,并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对于有安全隐患的行为,立即制止并要求加以整改。
多方监督强监管,严查实督强作风。
建立地方干群监督小组。项目区所在乡镇建立项目工程监督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监督小组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形成乡村两级干部全程监管体制。加强监理队伍管理强化监督职责。每周定时召开监理工作例会,强化监理队伍工作职责,要求监理人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严把质量关,对有质量问题的及时下发监理通知单并要求立即整改,对存在阻碍工程进度的问题及时反馈。成立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强监管。落实“每日调度、每日巡查、每日通报”制度。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确保项目建的好、用的久。对外公布监督电话,随时接受各方监督。
立足“责”字重部署,围绕“实”字抓进度。
辉县市确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主要抓,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具体抓,一天一研判、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分类施策,逐个击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紧扣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建设。建立项目推进日例会制,由市、镇(农办)两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各标段施工方、监理方、项目所在地村“两委”干部,每天下午六时准时召开例会,逐标段汇报工程进度,当场点评指出问题,研究调度施工力量,提出次日施工计划,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据了解,辉县市目前已完成主要工程道路170公里、配套机井1205眼、排水沟渠9.3万米,地埋管道20.7万米,项目进度达90%。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田间道路、修复沟渠管网等措施,形成了碎地变整田、劣地变沃土、分割变联通的农田新格局,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图片由郭冬青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