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居民需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成功探索并积极打造了“常叩门”志愿服务项目,把精准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家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居民群众心坎上。
“叩门”问需,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架构,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中心,切实有效“解民困”。选好“叩门人”。泰山区190个社区“两委”成员包片区兼任片区长,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包网格兼任网格员,居民代表包楼院兼任楼院长,贯通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群众的直联通道。经常“叩门访”。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每月至少1次“叩门访”,每季度至少1次“电话访”。“叩门访”“电话访”要求做到“两到位”,把相关政策、规定、要求传达讲解到位,把居民群众问题需求摸排到位。记好“叩门账”。各社区每名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民情日志”,详细记录走访联系群众情况,并针对居民需求、困难,建立“民情台账”,社区“两委”班子每周工作例会时专门通报、研究,做到社情民意全掌握,问题需求放心上。张灿爱是泰山区嘉德社区"敬老文明号"的受益人同时也是社区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位。通过“扣门问需”得知居民有学习舞蹈的需求后,嘉德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舞蹈队,自此社区舞蹈爱好者们有了组织有了家,"之前我们是游击队,没有人系统学过,只是爱好,也没有成型的舞蹈节目。" 张灿爱说,“社区了解了我们的需求后,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学习排练舞蹈的场地,更为我们安排了非常专业的志愿者老师,帮助我们系统编排舞蹈。”
“上门”帮扶,精准服务居民群众。社区根据居民主要问题需求,拉出清单,合并“同类项”,逐一研究策划志愿服务项目,每个项目签订协议书,明确负责人、参加人、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限等,实行项目化运作、契约化管理。每个服务项目都有社区干部包保、专业社工参与、志愿服务团队加入,合力推进项目开展精准化、品牌化。广生泉社区推广“常叩门”工作法,组建“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实施“红暖阳”助老服务项目。为“空巢”老人一一建档立卡,定期上门走访,累计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护服务1.4万余人次。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动、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介入、社区上门送服务,构建了“15分钟为老服务圈”。
“敞门”问效,精准保障服务成效。严格制定监督、问效、奖惩措施,确保群众“获得感”。每年年底,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组织服务对象、居民代表、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召开民主评议会,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评议,评选最美服务项目、最美志愿者、最美服务团队等,极大调动了各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拉家常、解民情的场景。“您觉得小区环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您对正在翻修的小广场满意吗?”“你对社区的服务满意吗?”这是泰山区向阳社区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在辖区开展“常叩门”入户走访必问的一些问题。如何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通过脚步丈量民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是泰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通过“常叩门”志愿服务项目,泰山区升级改造了向阳西区、御碑楼南区等老旧小区14个,高标准打造了宝龙商圈,整治住宅小区294个,粉刷墙面63万平方,规划机动、非机动车位2万余个,施划消防通道1万余个,改造电动车棚,加装智能充电桩200余个,修补路面6.2公里,清理凌乱架空线50公里,更换道板7000余平方,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如今“常叩门”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推进,增强了群众幸福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干净舒心的居住环境、贴心到位的社区服务、文明有礼的邻里关系融汇成泰山区新时代文明“底色”,处处闪现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