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云中2022年唱响“云中黔歌” 致力成为民族文化前进的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15 17:2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15 17: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2日,华熙云中第十二年“云中黔歌”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贵州的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彝族等民族艺术家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原生态表演,让大山里的民族瑰宝重新绽放时代光芒。

华熙云中是2011年由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发起,为华熙生物旗下关注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公益项目,致力于发现、挖掘、保护散落在中国大地即将消逝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艺术展、互动体验、歌舞、美食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承和推广。

自2011年成立至今,华熙云中始终不忘初心,以与时俱进的创新内容和形式,描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唱响不息的传承之音,已累计帮助来自35个民族的近300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舞台。

赵燕认为,“云中精神”就是帮助文化传承人重拾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感受民族文化之美,为民族文化守护者解决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从而推动本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

华熙云中每年都会遵从一个主题,2022年的主题为“云中黔歌”,“黔”既是贵州的简称,也有前进之意,用“声音”探寻“生命”里最纯粹初始的力量。今年云中团队深入贵州大山深处,走入15个少数民族村落,探访了彝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挖掘那些口口相诵,代代相传却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与艺术,并把他们带上了云中舞台,以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

其中有来自苗族世代相传、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的“反排木鼓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苗族支系之一小花苗演绎的“滚山珠”;还有七年间五次登上云中舞台的小鹿艺术团,以“鹿鸣鼓声”呈现草原上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来自苗族、侗族、水族、彝族、瑶族等数十位原生态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源自民族文化积淀中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也体验到来自大山深处的原始部落文明。

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云中黔歌”主题艺术展览《声·生》也正在展呈,通过【声啟】、【声韵】、【声振】三个主题单元,用声音艺术、机械互动装置、光影互动体验、沉浸式视听空间、实验音乐与影像等多种前沿艺术形式,将古老的、过去的声音,以一种现代的、未来的方式展开并重构,引领公众聆听“心灵之音”与“希望之声”,展开一场关于“生命”的流动与变奏,与主题音乐会相得益彰。

此外,“云中公益”官方抖音号近日已正式上线,“精彩的云中之路”、“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草原上的风和故事”等多个视频上线,收获了网友们的大量转发点赞。秉承“让每个鲜活的生命被看见”的宗旨,“云中公益”官方抖音号将把历经12年、行走超12万公里的点滴发现和暖心行动,用短视频形式为大众记录、分享,让民族文化传承人从村寨走进大众的视野,让受众的每一次点赞和互动,都积蓄成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大力量。

华熙云中走过十二年,一个又一个文化传承人重拾自信,成为民族文化传播、改变家乡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站在新征程上,华熙云中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助力释放民族文化活力,推动民族文化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正如赵燕表示:“华熙云中愿做公益路上的光源,保护中国民族文化,助力推进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