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如康 幸福高唐 ——高唐县多措并举创新探索“如康家园”建设管理新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08 10: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08 10: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高唐县尹集镇华家务村口的三层楼小院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里就是尹集镇“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34岁的肢体二级残疾人王森,带着几位残疾人一边干着手工活,一边听着新闻。他笑着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同更多残疾人一起自立自强,实现人生更大价值。”

在“如康家园”里,设有红色助残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康复服务室、辅助性就业室、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室、文娱活动室。智力二级残疾人张建旭,以前经常在村里闲逛,母亲担心他出意外只好天天跟着他。现在,他在“如康家园”里负责打扫卫生,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干起活来非常卖力,人也变得开朗爱说话了,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肢体二级残疾人李长庆正在康复理疗室里开展行走训练,这里配备了肢体康复训练器材7件、中医康复理疗器具4件,经过理疗,肢体二级残疾人刘洪菊困扰多年的褥疮也得到很大改善。护理床旁边的橱柜里摆放着一排排档案盒,由康复指导员为每个残疾人量身制定康复计划,建立“一人一档”。为周边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常态化的身体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残疾预防服务,打通了社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唐县以党建引领聚焦基层,牢牢把握群众需求关键点,找准建设发展结合点,抓实优化服务立足点,围绕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四种模式”“五项助力”“六个目标”,在12个镇(街道)建设了17家各具特色的“如康家园”综合服务机构,强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服务到位的村(社区)服务阵地。

在建设运行上,高唐县坚持实用原则,因地制宜、融合发展,采取“财政投入、统筹项目、社会募捐”多元化筹措资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爱心企业、医疗康养机构等多形式运营管理。联系10个乡镇企业外加工项目,开展辅助性就业服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引领残疾人靠双手开创美好幸福生活,在各“如康家园”内遍栽勤劳致富花,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成立高唐县助残志愿者协会下设12个助残服务站和97个助残服务联系点,广泛开展“聚力如康 共享阳光”“共享如康 共建高唐”等主题活动。通过直播、义卖等活动和乡镇企业家捐助,合力打造“温暖如康”公益项目品牌,累计筹集物资100余万元,实现了“百站联动、千人助力、万人受益”。

高唐县不断创新强化“如康家园”服务功能,通过村(社区)残协入户走访和“码”上呼应通道相结合,健全线上线下和各级联动的服务管理机制,提升残疾人需求代办、帮办服务效能,力求达到“服务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方”的效果,真正把残疾人之家打造成聚人气、树正气、接地气的精神家园,形成助残服务全覆盖、需求响应无障碍的可复制经验。在健全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同时,有效帮助残疾人主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进一步夯实品质民生保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