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雪峰山⑥丨农耕文明刻骨血

山乡巨变雪峰山⑥丨农耕文明刻骨血

来源:红网 2022-12-02 14: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雪峰山是湖南最长的山脉,曾经风云激荡。今年以来,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作家吕高安多次深入雪峰山地区进行调研采访,并与媒体人陈海波合作,撰成10篇系列通讯。通过写雪峰山今昔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之变,呈现当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挖掘了“与湖南相关”的雪峰山精神。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红网时刻新闻陆续推出此系列通讯,以雪峰山样本折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激励雪峰山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微信图片_20221201211403.jpg

云蒸霞蔚雪峰山。向开光 摄

文/吕高安 陈海波

抖音里,不时蹦出乡间美女从事传统农耕的视频,不少是在雪峰山实拍的。博主在挣得大流量的同时,也宣传了农耕文明。

从高庙遗址出土的7400年前的稻谷化石,到2000多年前的紫鹊界梯田,再到安江农校——袁隆平杂交水稻发源地,直至当下,农耕文明的种子,在雪峰山历经岁月,生机盎然。

跨省种田的老妪

5月中旬,雪峰山禾苗疯长。笔者登上隆回花门镇合井村,考察雪峰山战役芙蓉山阻击战遗址。沿途看到田野绿茵一片,禾苗随风吹拂,仿佛向芙蓉山、向抗战烈士点头致敬。下山时,有人在叫“同志,同志”。一位耄耋老妪在翻地种红薯,她自告奋勇讲起故事来。

QQ截图20221201211048.jpg

九旬老奶奶主动给我们讲芙蓉山抗战场面。吕高安 摄

91岁的胡玲玲(音),是合井村村民。1945年4月,芙蓉山阻击战打响。她父亲被抓当挑夫。炮弹横飞,鬼子任意踩踏村里稻秧田。父亲不愿踩踏,被鬼子打得死去活来。看到这一切,她咬牙切齿。

笔者问她,这么大年纪,为何还要下地?她说自己有养老金,孙崽满屋,个个孝顺,本来可以不做。“身子骨还动得,不干活反而不舒服。年轻人四处打工,田土不做就荒了,很可惜。”

老人对农耕文明的一片丹心,全洒在地里。

QQ截图20221201211121.jpg

59岁的石爽人到离家9公里路的广西龙胜梯田耕种。吕高安 摄

QQ截图20221201211143.jpg

石爽人在草棚喝酒吃饭赛神仙。吕高安 摄

雪峰山农人经得晒。三伏天之头伏,石爽人像石头一样,对着火辣辣太阳,正在稻田打药除虫。稻田在广西龙胜县乐江镇大雄村,距她家通道县坪阳村9公里。田挂在高山上,比龙胜梯田还险。为此,政府将不少村民集中安置、搬迁进城。看到这些“天水田”没人种,石爽人感到可惜,便翻山越岭种了几亩。

59岁的石爽人没了丈夫,一人种坪阳、大雄两份田土。山高路远,她搭乘摩托或步行,奔走于湘桂两省。为不误农时,她暂时安顿好坪阳责任田,一大早就来大雄。

笔者要帮石爽人干活,她不让。窸窸窣窣,风风火火,看她干劲不输年轻人。累了,便在一旁草棚,烧火做饭饮酒,倦意中透着惬意和野趣。

9月,石爽人在朋友圈晒收割稻谷,视频里,虽然稻谷不是非常饱满,但是她的笑容很饱满。笑容中藏着抗旱保苗的万般艰辛。

千万身价的农夫

虽然是5月,阳光已经炽烤着大地。炊烟袅袅,农人挥锄翻土,呵斥牛耕,抛粮下种,扯秧插田,薅田除草,一幅湘西南农忙图。

QQ截图20221201211205.jpg

QQ截图20221201211211.jpg

谁能看出耕作者的身价。吕高安 摄

这天,早晨8点半赶到隆回县横板桥镇,笔者想会会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队下村,笔者只得等候。镇、村是连起来的,田野中一个老农插秧引人注意。他在稻田“嚯嚯嚯”,秧苗随着手势,上下左右,不停点缀着。斗笠不戴,黝黑脸上,汗珠直冒,三五分钟,他便以臂擦脸一次。T恤和短裤早已湿透,从早上5点到现在,一丘稻田已插满。

说着,他洗脚上田,准备回家吃早饭。笔者问为何不带斗笠,他说戴上碍事。一路上,几百只鸡鸭鹅,几十头猪,十来只鹅、鸵鸟,追逐着围绕着他。他停住脚步,调好饲料,“唰唰唰”将稻谷、玉米抛撒在地,直到这些家伙们吃饱,才脱得了身。

他叫肖红金,60岁,高中毕业,在横板桥村当过干部,后出外多年捣腾生意,积攒了千万资产。农忙时节,不管生意多好,老肖都回家抢农活。近年来,他回家经营两栋高楼,一栋出租,一栋自营酒店。因采用自产的土鸡、土鸭、土鹅,酒店生意火爆。

每天大早起床,老肖先伺候牲口家禽,再到田土翻耕、施肥、割草、打枝、杀虫、灌溉等等,三小时左右。早餐后,再从事餐饮、超市、住宿、娱乐业务一整天。晚上打烊,他便睡在柜台值班,一有异常响声,马上起来察看,生怕丢了那些牲畜家禽。

见老肖缺右手食指,笔者感到惊异。老肖说,这是以前他剁猪草时,不小心被切断的,但切断不了干农活的想法。当村干部时,他耕作样样打头阵。后来老肖多次放弃定居大城市,就是心心念念家里几亩田土。

为什么发财了总惦记农活?老肖说,人呀,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

农庄里的“新农民”

农大高材生毕业,在农业机构任职,做公务员甚至领导者较多。而石祖新这样湖南农业大学科班出身,却一直纯粹务农的较少。

QQ截图20221201211238.jpg

QQ截图20221201211246.jpg

上图:“新农民”石祖新 下图:石祖新除雪保果树。石祖新 供图

三年前,笔者在辰溪县一家叫酉庄的农庄里见到他,问他为什么不干轻松赚钱的行当,却到这里做农民。他说,看到有人对庄稼肆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他很痛心。他认为,当安全环保、低碳、友好型农业,与追求利润发生冲突时,应该选择前者。这个“初心”与酉庄董事长刘代全不谋而合。

石祖新2017年来到酉庄。如今,在酉庄种植稻谷50亩,栽种柑桔、李子、桃子、金秋梨等600亩。5年多来,石祖新一直做“工头”,每天组织几十名农民干活,将农业科技运用到酉庄实践。从生产档案、生产制度、可视溯源系统、产品认证、产品身份二维码、上市前产品检测等,石祖新带领他们,较好地构建了农产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日前,笔者看到石祖新,41岁的他,个头不高,更加黑瘦,似乎浑身是劲。他整天在田地、果园里忙碌,三台抽水机连轴转,每天抗旱18小时。他们先从锦江抽水到水库,再从水库抽到田地。水稻、梨子、枣子、桃子、柑桔等,无季节空档,石祖新起早贪黑,亲力亲为,没有节假日,纯乎一个老农。

石祖新告诉笔者,酉庄去年产梨几百斤、黄桃1万斤、稻谷3万多斤。今年湖南出现几十年未遇旱灾,雪峰山尤甚。但是酉庄着力抗旱,受影响不大,产梨3万斤、黄桃7万斤、稻谷4万斤。不过,柑桔会大幅减产,因抽水灌溉容易裂果,关键是保树。留得桔树在,来年是丰收。

痴迷“老种子”的亿万富翁

QQ截图20221201211308.jpg

新化“老种子”饭菜。吕高安摄

朋友请笔者去新化县城体验“老种子”,一到体验处,才知这是一种新型餐饮。二三十人早已到得店里,淘米、洗菜、炒菜、搞卫生,大伙抢着干,说说笑笑,都老熟人了。

笔者与之攀谈,他们言必称“老种子”。有说老种子是黄总费了许多周折搜罗的;有说老种子能激活人的细胞,吃它能治病;有说一家三代吃老种子,后代婚配也要找吃老种子的;有说自愿到黄总的公司打工,不要薪酬只要吃老种子;有说把老种子介绍推广到邵阳、娄底、怀化的……

开餐时,几张桌子摆满南瓜、丝瓜、白菜、草鱼、米酒……一大盆米饭置于桌中央,不很白,有点粗糙。一股股浓烈的自然香扑鼻而来,强烈地勾引肠胃。进口,果然名不虚传。几个年轻人菜都没夹,呼啦啦就是一两碗饭。

被称为黄总的中年人,叫黄厚章,也坐在餐桌上。黄总是新化农家出身,在田野摸爬滚打,十几岁便闯荡深圳,在见证、参与特区发展中,成了亿万富翁。

10年前,新化招商引资,动员老黄回家乡投资。回来,罕见老种子饭菜,有人吃着转基因食品而不觉。于是,老黄揣着一颗初心,爬山越岭,到边远山区访问老农,寻找原生态五谷杂粮、作物蔬菜。为一把老种子,他常常折腾百十公里、几百公里。

接着,老黄在新化一处海拔800米的山上,组织开荒农场,将100多种老种子,完全按传统方法耕种。比如除虫,不用农药而用手捉;不施化肥,连人畜粪便都不要。耕作过程以监控视频记录。

之后,老黄请深圳、广东那帮朋友,前来新化农场参观。于是你订100斤,我订1000斤,当年的“老种子”产品全部售罄,还预订出了三五年的五谷杂粮。

为了推广生态饮食,黄厚章开发了营养餐配送、婴幼儿奶粉、五谷杂粮酒等“老种子”系列,越来越受欢迎。正如老黄所言,“思想通则肠胃通,肠胃通则血管经络通。”

QQ截图20221201211342.jpg

雪峰山下农家小日子。吕高安 摄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不管时代怎么变迁,雪峰山人质朴的品格、务实的精神不会变,农耕文明精神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传承着,发展着。

2022年10月8日于长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