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梨园村,一排排崭新的果蔬大棚拔地而起,苍翠欲滴的蔬菜茁壮生长,高低起伏的沟陇如同一处处战斗阵地抵御着贫穷侵袭。
2016年,安徽省蒙城县烟草专卖局受到蒙城县委、县政府指派,与乐土镇梨园村结成帮扶伙伴,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党建扶志和产业扶贫,从支部共建、技能培训、产业导入、文明创建等多领域开展帮扶工作。2020年,梨园村实现集体脱贫,蒙城县局如期完成向梨园村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持续三年的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圆满胜利。2021年,为全力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蒙城县烟草专卖局又选派第八批次驻村干部到乐土镇邵楼村报道任职。今年,邵楼村已从“软弱涣散”村成为乐土镇考评第一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人才成为振兴的发动机
农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人才队伍强,乡村事业兴。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蒙城县局从现有党员队伍中优中选优,选派多批干部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2020年,邵楼村被列为乐土镇的“软弱涣散村”。蒙城县局的驻村干部到位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交流,共同树立“不等不要、全靠自己,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工作思想。经过一年努力,邵楼村各项工作逐月提升,每月考评从15名到第13名、第8名,第5名……2021年中成了全镇第一名。
“以前我们村没有懂营销的人,出去跟人家谈合作都不知道咋开口。现在村里来了两名返乡大学生,跟公司谈了合作,发展订单种植”邵楼村第一书记黄思峰表示。
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牛鼻子”,村“两委”班子就是最关键的人才支撑。在蒙城县局驻村干部柳亚的协助下,两个帮扶村均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班子年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更吸引了一批熟悉乡情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的人才进入,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提升。
除了内部提升,蒙城县局还利用“徽映”志愿服务平台,引入外部力量,支援帮扶村的发展。
蒙城县局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组织一支青年志愿者队,在农忙时节开展帮扶助农活动。
8月份,邵楼村一处葡萄园即将收获,可是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眼看葡萄快要熟透,村民邵秀英急得不行。蒙城县局志愿者队伍得知情况,来到葡萄园,仔细了解,四处联系,终于在新发地农贸市场联系到一为收购商,收购葡萄。燃眉之急解决了,志愿者们为了增加邵秀英的收入,还手把手教她用直播的方式“带货”。
“帮扶村不大,但帮的是人民的心”蒙城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未来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力度,选派更多青年、骨干职工,用更丰富的工作方法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个大工程中。
让产业成为致富的加油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更是大前提。蒙城县局以壮大集体经济,优化种植结构为目的,投资数十万元,支援帮扶村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果树大棚,发展以瓜果订单种植+包菜白菜轮作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进而带动农民发展规模化、特色化、订单化种植。
果蔬大棚中的蜜瓜即将收获
“乡村振兴想做好,除了过去的‘输血’,‘造血’更是关键,这样才能做到不返贫、奔富裕”蒙城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柳亚认为,输血只能解一时问题,产业才是致富的加油站,一个好的产业就是一个大油田。经过多方考察,梨园村选择了哈密瓜和秋葵作为村重点发展产业,蒙城县局从海南、浙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到梨园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产业发展,提升大棚收益。
在蒙城县局驻村干部的协助下,梨园村、邵楼村这两个帮扶村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发展资金,发展出了以订单种植为核心的致富产业。依托农机合作社、村振兴发展公司,积极开展农资统筹购买和销售、农事托管等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农民成本。
让文明成为乡村的标识牌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促进乡村全面发展,除了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蒙城县局党总支秉承“责任烟草”的初心,多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用点滴爱心帮助困难学子。
志愿者向小学生捐赠物资
“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深知求学不易,希望用微薄之力让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更好”负责邵楼村辖区的常兴专卖管理所(站)所长葛伟对助学活动尤为上心。常兴党支部党员都是退役军人,多次与辖区中小学校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每年带训新学生是常兴党支部的一项“日常”工作。
志愿者在节前走访慰问脱贫户
为了强化对党员一对一联系脱贫户的力度,蒙城县局党总支制定了“三节两到”慰问制度,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中。通过细致走访,详细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好脱贫户急难愁盼的问题。
举旗向前,文明花开。蒙城县局党总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乡村振兴当作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的头等大事来抓,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蒙城县局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和务实措施助力乡村振兴,时刻把帮扶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帮扶责任抗在肩上,让帮扶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