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村溪流清澈见底、诗画民居错落有致……初冬时节,漫步在新县泗店乡大畈村,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唤醒往来游客乡愁记忆,追寻梦中的诗和远方。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前的‘穷山沟’会成‘网红村’‘幸福村’。”大畈村党支部书记管义福坦言。
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大畈村
得益于几年来的脱贫攻坚,老区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四个不摘”重大要求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老区蹄疾步稳、鏖战犹酣。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实实在在推动了乡村整体提升。”乡村的美丽“蝶变”让群众看到眼里,暖在心里。
山水红城好“丰”景
十年间,从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五年行动计划,再到“百村传承 百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稳步实施,“六清十创十覆盖”工程扎实推进,老区新县乡村建设持续发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西河湾、丁李湾、田铺大塆等一大批乡风浓郁、生态良好的古色村落被擦亮扮靓,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老区大地徐徐铺展。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今,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的道路网、公交网、物流网全面建成,17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新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脱贫笑颜美如花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新县坚持以乡村振兴统领“三农”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
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沉睡动能,壮大集体经济。新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两项制度”国家改革试点,相关改革经验入选全国经典案例、在全国大会发言。
如今,新县正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牵引,谋划“一环两廊三线五谷”发展布局,用好“特色”牌、念好“产业”经,做好“文旅”文章,打造大别山“红色传承高地、诗画田园绿地、美丽生活福地”,将老区独特的自然文化魅力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让小康盛景在红城大地精彩呈现。(图片由聂建武、王丽君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