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武装为人民” 官林镇人武部“兵网融合”助力基层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7 17:0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7 17: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末端。宜兴市官林镇人武部发挥群众武装组织的作用,全面探索民兵队伍和社会治理网格的深度融合,以有为换有位,为基层治理赋能。

官林镇现有基干民兵192人,普通民兵3400人,退役军人占80%。官林镇武装部注重发挥民兵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身体素质优势和地域优势,选派得力骨干200余名担任微网格长,赋予文明实践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村民矛盾调解员、乡村振兴促销员、交通安全劝导员等“五员合一”功能。

嵇延东是官林镇丰义村民兵连连长,今年以来他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以办公室为家,日夜守候随时准备听令出征,他白天进村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送餐、运送生活物资;晚上排查人口数据,一通一通的打流调电话直到深夜,全力保障群众生活需要和生命安全。

面对疫情考验,官林镇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骨干引领群众、组织群众,在各个卡口、核算检测点维持秩序、防疫消杀、设卡流调、宣传引导,协助落实防疫政策,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可摧的安全屏障,让人民群众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时多了一份安心和信心。

潘振宏是南庄村基干民兵,凭借着一腔热情和办事魄力,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南庄村宣庄自然村进行控污截源过程中,两户相邻的村民因为场地上的一堵围墙积怨多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潘振宏积极上门调解,从村民的亲友入手,不厌其烦做好沟通工作。在他的调解下,两家主动拆除建了多年的这堵围墙,这一拆,拆的不仅仅是惠民工程的堵路墙,更是拆除了村民之间的藩篱,后来他们互帮互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为广大村民树立了邻里和睦相处的榜样。

近年来,官林镇人武部积极挑选有威信、讲公道的民兵担任矛盾调解员,发挥民兵悉民情解民忧中地利人和的天然“润滑”作用,为村(居)社区化解邻里纠纷。尤其在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问题中,他们现身说法、设身处地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官林镇前城村民兵连长兼第一网格网格员任彬一次在辖区内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查到都杨公路积梅路段时,看到一位骑电瓶三轮车的老人(王某诗89岁)连车带人摔倒在马路上,他立即上前查看并询问情况。当任彬尝试扶车时,却发现老人的腿被死死卡在三轮车的铁杆内,老人已经疼痛难忍。任彬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起身,看到老人头上、腿上都破了皮流了血,任彬很是心疼,他妥善安置了老人并用多种渠道联系上了老人亲属。几天后,老人托其女婿来到前城村委,当面感谢任彬,并送上了“忠于职守、为民服务”的锦旗。面对赞誉任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是民兵,穿上这身‘迷彩绿’,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家人。每次听到叔叔阿姨喊我,我都特别有劲儿,能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我很有成就感!”。

“民兵网格员加入后,他们快捷、实战、高效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网格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更有利于我们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社会治理等工作。”官林镇二级网格长毛洪南说,“依托‘兵网融合’,民兵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社会稳定风险排查整治、防汛、创城、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充分展示了‘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硬核形象,有力推动了网格化治理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官林镇人武部将建立民兵网格员与网格长信息互通机制,常态化协同开展基础信息联采、治安防范联巡、安全隐患联治等工作,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基层党建、网格治理等同向发力,走出一条“党建铸魂、科技赋能、兵网联动、随叫随到、社会合唱”的新路径。(图片由高鹏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