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冬闲农不闲 增收“不打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6 18:0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6 18: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冬季节,本是冬闲时候,但河南商丘虞城县利民镇的村民们却“偷”不得闲。

车子行进利民镇,放眼望去,路边的农田长有一片片肥硕翠绿的荠菜,一群一簇的群众正忙着铲挖、装运,欢声笑语,在空旷的田野中荡漾。

“今年我种了97亩荠菜,按目前的行情每斤1.4元,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元。”利民镇西关村村民刘玉章介绍说,“没有能力种植的群众可以帮助其他农户清摘,一斤0.5元,手快的一天能挣100余元。”

“真没想过,这农闲季节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你看,这大田地里空气好,累不着,轻轻松松的一天还能挣个零花钱。”西关村村民雷菊英一边用铲子挖荠荠菜一边说。

在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着加工荠荠菜。该公司总经理范存鹿高兴地介绍说:“公司生产的荠荠菜,远销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供不应求。”

正值荠荠菜收获季节,车子在利民镇乡间穿行,只见在该镇汪楼村、袁寨村等村的荠荠菜田里,一簇簇绿油油的荠荠菜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娇翠欲滴。每块田地里,都有十多个工人正在用铲子收割荠荠菜。

据悉,利民镇是虞城县食品工业大镇,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发展,协会统筹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开创了“龙头+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使荠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完整的产业链。

利民镇办公室主任张运强介绍说,荠荠菜种植改传统一年两茬作物为一年三茬,使得种植业结构优化直接增加种植收入。随着荠菜产业的不断壮大,荠菜种植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轨道,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特别是让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有了稳定的地租或分红收入。同时每到荠菜采收季节,基地周边劳动力弱的妇女、老人到基地计件采收荠菜,解决大龄农民和弱劳动力增收难题。可以说,荠荠菜是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虞城县依据各乡镇的菜农种植习惯和发展趋势,大力推广“短、平、快”的速生菜种植,走高质化、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建设了荠菜种植基地。新兴的荠荠菜产业让菜农“改变了老法子、装满了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

虞城县经作中心副主任梁大保介绍说,现在虞城县及其周边发展荠菜种植12万亩,年均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产值1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2万人就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