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将其作为党支部书记突破项目,全力推行“党建+”模式,推动党支部“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农业基地”,使党支部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梁水镇镇邢屯村的党支部书记邢涛便是众多“火车头”中的典型代表。
努力做强产业链 选准合作社发展道路
邢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头雁效应”,带头成立了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邢氏佳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村内带头人创办的吉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党建+社建+现代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我们合作社经过市场调研,最终选择平菇、双孢菇、香菇、滑子菇、毛豆、荠菜、秋葵、西兰花等订单农业,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还被东昌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以及‘三产融合教学点’。”
精心播种“梧桐树”致富引得“凤凰”来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为农村青年人才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创业就业空间,才能扭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态势,聚合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邢涛十分重视释放人才效应,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依托镇党委深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选拔“土专家”,定期在一线开展技能培训和扶贫服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0余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0余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大力实施增力强基工程和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每年引回村内外劳动力200余名。“我们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署订单循环农业、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使农户不仅有保底收入,还能参与二次分红,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邢涛继续向我们介绍着合作社的优势。正在棚里干的热火朝天的小邢也笑着说道,“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我一直都在外地打工,后来听说村里创办了合作社,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来了,没想到一年下来,挣得比在外打工还要多,现在既能挣钱,又能陪伴家人,以后的日子可好着呢。我们的村干部可真是厉害!”小邢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打造产销全站式服务,实现菌类产品附加值。
2022年,邢屯村党支部借助本村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大队部加工点位整合资源,对产品加工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另一负责人充满愿景,“届时我们将统一组织产品销售,与有关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并采取订单的方式与社员签订产销合同,统一收购、销售社员的农产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邢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让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更方便了群众,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面释放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增强了村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像邢屯村一样的发展故事,梁水镇各村都在上演。各村通过加强党建引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振兴农村经济,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图片由李向辉、张子成、荣茜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