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异常风险,河南沁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避、不推,及时追踪溯源,稳大局、保通畅。面对严峻形势,园区企业听从指挥、科学管控保生产。双向奔赴的努力,保障了经开区的企业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每天一大早,在沁阳经开区沁北园区昊华宇航化工有限公司物流通道,来回的物流运输车辆正在有序通行,所有出入厂区的车辆都要张贴封条,全车消杀,司乘人员扫码、测温,防疫专班人员逐一查验司乘人员身份信息、健康码、行程码、“抗原+核酸”落地双检和报备信息后,车辆方可闭环进入装卸区。
目前,每天进出厂区的物流车辆有三、四百辆,公司除了在厂区门口、高速路口设置专班检查点外,还派专人专车押送物流车辆,点对点入沁、离沁,确保24小时全程监控车辆。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主导产品有烧碱、聚氯乙烯,年规模分别为44万吨、40万吨,企业生产规模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一。
公司负责人表示,为科学有效防疫情保生产,每天早上7点对1300余名住厂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所有饭菜点对点送到工位。目前厂区生产系统有序运行。
那边物流车辆穿梭不停,这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在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电子新材料科技园(一期)项目现场,工人们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加紧施工。
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秋元说:“目前我们这个施工项目工地有130多名工人,每天要求工人们进行核酸检测,对所有上工人员进行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在就餐的时候,为了防止聚集采取的是分时段、分散就餐,确保安全距离。目前项目的施工一直向前推进,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技术合作单位。公司致力于微电子行业电子芯片配套高纯气体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将替代进口和填补国内空白。正在建设的电子新材料科技园(一期)项目是河南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今年1月份开始动工,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正进行电气安装和自动化仪器仪表安装。
“我们不折不扣执行工业企业防疫八项措施,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经开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设备安装基本结束,预计12月中旬可以投产试车。”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史隽涛充满信心。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建设进度,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严格管控,更得益于沁阳经开区全面有力的疫情防控指导。自10月13日起,经开区全面压实货车司乘人员和收发货企业疫情管控主体责任,向企业及时转发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八项措施”,对化工园区进行封闭提档升级,设置2个卡口并安排专人24小时轮值上岗,同时还抽调企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我是园区企业的志愿者,从10月13号化工园区检测点建立以来,我们就组建了18人的志愿服务队,每天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值班,主要对来园区送货的司乘人员做抗原信息登记,现在大概每天要登记300余人次。”来自昊华宇航的志愿者刘威说。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史廷新表示,为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有序生产经营,经开区根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扎实落实各项措施,开通绿色应急通道,确保企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抽调30名经开区志愿者投入到防控工作,24小时不间断督导巡查,确保外来司乘人员落实闭环管理,从而确保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截至目前,沁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为西向、西万、紫陵等沁北五个乡镇近80家企业货运车辆办理来(返)沁通行证明12986张,并为昊华宇航电石、工业盐,永续再生资源铅皮、晋控天庆原料煤、尚宇新能源三氯氢硅等开辟绿色应急通道,千方百计疏通货源及成品外运渠道,极大缓解了企业原材料紧张和产品外销困难,确保疫情防控高压态势下的经济稳定。(图片由韩田田、李治齐、张文博、曹武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