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生产双向发力 河南沁阳市经开区保障企业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0 14: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0 14: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对异常风险,河南沁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避、不推,及时追踪溯源,稳大局、保通畅。面对严峻形势,园区企业听从指挥、科学管控保生产。双向奔赴的努力,保障了经开区的企业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每天一大早,在沁阳经开区沁北园区昊华宇航化工有限公司物流通道,来回的物流运输车辆正在有序通行,所有出入厂区的车辆都要张贴封条,全车消杀,司乘人员扫码、测温,防疫专班人员逐一查验司乘人员身份信息、健康码、行程码、“抗原+核酸”落地双检和报备信息后,车辆方可闭环进入装卸区。

目前,每天进出厂区的物流车辆有三、四百辆,公司除了在厂区门口、高速路口设置专班检查点外,还派专人专车押送物流车辆,点对点入沁、离沁,确保24小时全程监控车辆。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主导产品有烧碱、聚氯乙烯,年规模分别为44万吨、40万吨,企业生产规模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一。

公司负责人表示,为科学有效防疫情保生产,每天早上7点对1300余名住厂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所有饭菜点对点送到工位。目前厂区生产系统有序运行。

那边物流车辆穿梭不停,这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在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电子新材料科技园(一期)项目现场,工人们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加紧施工。

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秋元说:“目前我们这个施工项目工地有130多名工人,每天要求工人们进行核酸检测,对所有上工人员进行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在就餐的时候,为了防止聚集采取的是分时段、分散就餐,确保安全距离。目前项目的施工一直向前推进,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技术合作单位。公司致力于微电子行业电子芯片配套高纯气体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将替代进口和填补国内空白。正在建设的电子新材料科技园(一期)项目是河南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今年1月份开始动工,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正进行电气安装和自动化仪器仪表安装。

“我们不折不扣执行工业企业防疫八项措施,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经开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设备安装基本结束,预计12月中旬可以投产试车。”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史隽涛充满信心。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建设进度,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严格管控,更得益于沁阳经开区全面有力的疫情防控指导。自10月13日起,经开区全面压实货车司乘人员和收发货企业疫情管控主体责任,向企业及时转发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八项措施”,对化工园区进行封闭提档升级,设置2个卡口并安排专人24小时轮值上岗,同时还抽调企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我是园区企业的志愿者,从10月13号化工园区检测点建立以来,我们就组建了18人的志愿服务队,每天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值班,主要对来园区送货的司乘人员做抗原信息登记,现在大概每天要登记300余人次。”来自昊华宇航的志愿者刘威说。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史廷新表示,为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有序生产经营,经开区根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扎实落实各项措施,开通绿色应急通道,确保企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抽调30名经开区志愿者投入到防控工作,24小时不间断督导巡查,确保外来司乘人员落实闭环管理,从而确保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截至目前,沁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为西向、西万、紫陵等沁北五个乡镇近80家企业货运车辆办理来(返)沁通行证明12986张,并为昊华宇航电石、工业盐,永续再生资源铅皮、晋控天庆原料煤、尚宇新能源三氯氢硅等开辟绿色应急通道,千方百计疏通货源及成品外运渠道,极大缓解了企业原材料紧张和产品外销困难,确保疫情防控高压态势下的经济稳定。(图片由韩田田、李治齐、张文博、曹武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