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7) 于11月6日在埃及召开。各国目前的相关政策远不足以将全球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为了实现向低碳、公平和可持续的世界过渡,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加强协调。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环境政策,为全球气候环境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社会下一阶段的减排工作中也可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马丁·李斯
(Martin Lees)
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
联合国和平大学名誉校长
罗马俱乐部前秘书长
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严重,世界各地的人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科学已经证明,留给我们采取行动维持气候稳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7) 日前在埃及召开,值此盛会,各国领导人必须加快行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长,以免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数亿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例如中国建立起一套富有成效的经济体系,使约7.7亿人成功脱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这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破坏,使中国现在极易遭受环境恶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达成平衡,这是人类即将要面临的最根本挑战。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越来越意识到,现有的发展模式不仅正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还极不公平,未能实现全球化和经济增长带来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均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近30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召开26届。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各国就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争论不断。然而就在各国争论的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增加了近70%。尽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呼吁各国在2030年之前——也就是在未来7年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期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但按照各国和各大化石能源企业目前的能源规划,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与气候变化危机紧密相连的是大范围的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正推动着新一轮移民浪潮,对经济发展与世界和平造成威胁。正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弗朗斯·蒂默曼斯所言:“席卷自然界的人为危机与气候危机一样具有威胁性,甚至可能威胁更大。”中国将于12月主持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这是促进全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绝佳机会。
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即使全面落实IPCC提出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目标,全球平均升温幅度仍有可能达到2.4摄氏度以上,这将给全球带来巨大灾难。我们如今所经历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是前工业化时代以来气温上升1.2摄氏度的结果,而根据各国目前的相关政策,全球气温至少将上升2.7摄氏度。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心,升温2.4摄氏度乃至更高,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那些最不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的穷人,反倒成为了遭受伤害最深的人。
图片来源:东方IC
全球气候变化是受多个相互交织的动态体系推动的,它们既可以单独产生作用也可以共同产生作用,因此,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时不我待。专家们担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正迫使这些系统超出稳定阈值,触发“正反馈循环”,引发突然冲击,造成超出人类控制能力之外、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暴走”。
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努力避免上述的危险结果。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快速过渡到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所需的技术与资源。把握住当前的绝佳时机,既能降低新出现的威胁,又能创立一套面向未来的新型绿色经济,创造就业,只是时间非常紧迫。但无论如何,奋起实干的付出远远小于无动于衷给人类和文明带来的破坏。
为实现向低碳、公平、可持续世界的合理转型,我们需围绕以下五个现实条件制定相关政策,构建相关治理框架和机制。一是改进目前的国际谈判流程;二是深化经济、能源、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从而实现环境危机问题的标本兼治;三是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加入环境考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四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参与进来,在气候正义、国家主权和人权的基础之上采取正确行动;五是呼吁公众支持,推动气候行动强有力地进行,从而消除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等阻碍根本性变革的因素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和金融造成了影响,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国际局面。因此,我们无法用20世纪形成的固有模式和方法论去解决21世纪复杂多样的危机。
正如一战和二战后的世界一样,如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人类命运的转折点上。此前面对这样的时刻,各国领导者们在政策和制度上都实施了重大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避免了矛盾冲突。当前,我们同样也需要这样的政治远见、领导才能和制度创新。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四个现代化”。历经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政策重点早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如今,中国正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目标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环境政策显著优化。1992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合会汇集了国内外科学和政策领域的专家,定期就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领导人制定战略方针。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领导人采取了长期有力的措施来减轻国家对煤炭的依赖,推动减排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管如此,中国的煤炭需求仍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以上,中国56%的电力源自煤炭发电,煤炭行业从业者达数百万。
为了避免全球升温加剧对中国和世界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中国必须加快减排步伐,加速实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在国际社会下一阶段的减排工作中,中国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生存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
首先,加快国家经济和能源体系的重组,从而加快减排步伐。其次,促进国内消费和行为转型,减少资源过度开采、使用以及相应的污染和浪费。第三,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实现气候变化减适。第四,引领全球合作,遏制气候危机,构建一个公平、和平、可持续的世界。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Redoubled efforts imperative"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张妙瑶、佟亚璠、杨恒瑞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