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个坚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六个坚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从“六个坚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来源:党建网 2022-10-28 16: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六个坚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董振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六个坚持”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其言”,更要“知其义”,搞清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这个“所以然”和“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如果不能够完整、系统、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我们就不能真正领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也就不能够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六个坚持”,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根本价值追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论、求真务实的实践观点、世界历史的人类关怀,又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守正出新、与时偕行、自强不息、开物成务、知行合一、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系统整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学深悟透、完整理解其精髓要义和活学活用活的灵魂。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其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要扎根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永远铭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发展动力的科学回答和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具体的,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风雨,百年的奋斗历程深刻揭示出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的事业才有前途和希望。走自己的路,必须做到自信自立,避免盲从迷信、确保正确方向、绝不封闭僵化。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是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不断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曲解和歪曲。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理论,而是扎根于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的、鲜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论统一到人类解放的实践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不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精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即“守正”;同时要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当今时代、面向现实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决新的问题,即“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不能丢的就是其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价值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态度,其他的具体结论和做法都可以而且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守正创新,这也充分体现了创新和守正的历史辩证法。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思想理论,都要能够有力回答时代问题,经得住时代的考验。理论必须扎根于实际,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变得空洞,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就必然会失去生命力。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问题,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临着许多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及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再创新的奇迹、取得更大胜利。坚持问题导向和增强问题意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直面问题的实践品格。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是作为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都是处于和其他事物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的,这些联系就构成了事物存在的现实条件。事物作为系统而发展,是由阶段和阶段所构成了过程,阶段和阶段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事物存在的历史条件。因此,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从来没有隔断历史的“飞来峰”,也没有孤立存在的原子。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进伟大事业绝不是某一领域的单打独斗,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可能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密切配合。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核心要义。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这个价值理想也一直处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立场,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造福人民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终身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逻辑必然,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事业进步的天下情怀,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立志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和博大胸襟。因此,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胸怀天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视野。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