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进金融与产业进一步对接,发挥金融资本、国有资本“加速器”作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迅速做优做强,泉州市于近期出台了《泉州市推进企业上市“刺桐红”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行动方案》)及《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两份文件,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大力推动市、县、国企三级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建立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撬动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开展风险投资和“投早、投小、投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两份文件的出台,彰显了泉州市贯彻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以推动企业上市为主轴,产业基金为抓手,不断提升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助推泉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信心与决心。
《行动方案》提出至2022年末,力争实现县域、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母基金“全设立”,建成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政府引导型基金链条;至2024年末,力争实现全市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超55家(每年新增5家以上),上市公司县域、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全覆盖”;推动形成“300亿元母基金+900亿元子基金”的基金集群。
《补充规定》将泉州市产业基金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提高到最高40%、30%;放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子基金的返投计算标准并配套设置直接投资支持;制定全国一流水平的激励机制,50%用于弥补天使投资子基金投资泉州形成的亏损,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子基金的管理人和社会投资方可低价甚至平价回购基金份额,市产业基金超额收益的让利幅度高达80%。
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育苗成林”工程,泉州市提出4点创新举措:一是创新后备队伍培育方法,培育形成“专精特新后备方块”、孵化形成“科技创新领军梯队”、遴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产业链条的“金种子”企业,通过辅导培育,分层、分期推进股改、规范发展,夯实上市根基;二是发挥国资国企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市属企业通过集聚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企一方案一档”全力保障上市进度,设立上市、基金工作专班,选派专职“上市服务员”,推行后备企业“四必访”机制(入库纳统必访、引入投资必访、筹备上市必访、经营困难必访);四是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定期通报企业上市、基金设立等工作进展。县(市、区)、市级国资集团公司每新增1家境内上市公司(含注册地迁入我市)的,市政府在省上奖励的基础上叠加给予其上市工作部门100万元上市工作奖励。
为建立健全多层次政府引导型产业基金体系,营造基金“引得进、投得了”的优质营商环境,泉州市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完善政府引导型母基金架构。分市本级、各县(市、区)、市级国资集团公司三层次设立母基金,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引导型基金链条,履行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孵化、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产业招商等职能。二是大力推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打开出资端,提高市县两级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子基金的出资比例;重产业轻收益,给予天使投资、创投子基金回购、让利、补亏等优惠措施;创新直接投资支持举措,设立直投基金、跟投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提升基金业发展氛围,提供基金“一站式”入驻落地、奖励申报等“贴身”服务,搭建融资交流平台强化服务聚集效应,鼓励机构在泉举办各类活动并给予30%补贴。
泉州市长期以来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体系和协调服务机制,出台多份政策并设立泉州海丝基金小镇、晋金私募汇两大基金集聚区,通过贡献奖励、人才奖励、办公用房补贴、投资奖励、安居补助、优先购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积极招引私募基金及金融人才入泉,强化区域资本市场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泉州市累计有111家上市公司,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基金16只,总规模173.72亿元,培育、招引超210家基金及管理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今年来,泉州市新增2家上市公司,2家企业IPO过会待发行,2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主动对接招商局资本、深创投、中电信方舟、东方嘉富等优质投资机构洽谈合作,推动近40家基金及管理人在协会登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