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刘土城村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树起发展大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0-27 14: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0-27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刘土城村位于单县县城东南15公里处,共有620户、1832人,党员57人。近年来,刘土城村通过激活农民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的各种创新做法,化解了乡村治理中的许多“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

刘土城村党支部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强化组织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思路,深挖潜力,聚人心、促发展,团结带领广大村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村经济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庄要想不断进步,党员干部思想是关键。”单县龙王庙镇党委组织委员张方庆说,“为了促进村庄发展,刘土城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和政治学习,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创新开展“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目前,村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规民约等制度健全完善,道德评议会、群众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也在不断发挥作用。每月4号村里召开“阳光议事会”,邀请村内老党员、致富能手、热心群众等对村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村“两委”研究后具体实施。以上举措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乡村事“群众议、大家管”的局面。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刘土城村党支部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行“共产党员户”全挂牌,充分引导党员在乡村治理中亮身份、做表率。

“村全体党员在我们支部的带领下全身心、全方位、全流程的参与、带动、引领全村广大群众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孝善敬老饺子宴、乡村夜话、街长制、志愿服务活动积分银行等五项品牌活动,形成了党建引领“1+5”乡村治理刘土城模式。”刘土城村党支部书记刘凯自豪地说。

目前,刘土城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有效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充实完善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增强了村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更是趟出了一条基层有效治理的路子。

不仅如此,刘土城村党支部还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作为凝聚人民、服务群众的关键保障,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领办企业,不断推动乡村发展动能和治理势能有效转换,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据了解,刘土城村党支部目前已整合上级资金350万元,建设了面积2800平方的中药材加工车间,与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合作,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通过车间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单县龙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现在与上海农科院深入对接,制定科学的蒲公英等中药材深加工方案,生产蒲公英叶茶、根茶和养生面条,产品依托刘土城村品牌效应进行宣传和销售。中药材加工基地运转后预计带动群众就业120余人,年收益8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村集体贡献30万元以上。”返乡创业优秀人才程志华兴奋地说。

下一步,刘土城村将乘着“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东风,依托“1+5”乡村治理先进经验,以党建促治理、以治理带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本提供刘土城方案。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