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宋小寨村村“两委”干部宋相超忍不住再一次来到农田里。亲眼看着刚修好的生产路和正在打井的工人,宋相超既有美梦成真的喜悦又有未来可期的希望。
“我们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生产路都修好了,路面4米宽、18厘米厚,群众很满意,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很难走,现在好了,再有十多天玉米和花生就能收获了,今年秋收我们就不再为路不好走发愁了。”宋相超说,“看着工人正在打井我非常高兴。我流转了100多亩地,今年玉米长得有些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浇水。我们村农田里的机井大部分都不能用了,一到浇水的时候,村民需要排队浇地。今年,玉米播种后高温干旱,急需浇水,村民都排队浇地,我是村干部,就先让村民浇地。等村民浇完地以后,我地里的玉米成片成片地死了,后来只能补种。现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你看,工人正在打井,今年收秋后冬小麦浇地就能用上。种田不再为井里没水发愁了。”
据了解,今年梁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梁庄镇7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1728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20公顷,年节约水量172.4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90%,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73.3公顷,增加机耕面积108公顷,农业综合机械化提高值10%,道路通达率达到100%。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589户,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6595人,直接受益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总额261.5万元。
在二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二安镇铁炉胡村村民张增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效果有切身体会。“我流转了200多亩地,刚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还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里的生产路不好、机井不多,还要用水带浇地,费时费力。我们这个地方是沙地,浇水不方便,粮食产量低,前几年一亩地才能收六七百斤小麦。”张增业说,“前两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农田里的生产路硬化了,机井也增多了,浇水方便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今年我们的小麦丰收了,一亩地能收1000多斤小麦。”
内黄县按照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汛情发生以来,内黄县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为加快全县农田水利设施恢复灾前水平,内黄县坚持以提升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基础,以灌排设施和宜机化建设为重点,以“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为规划前导,以“保粮安、促增收”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灾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内黄县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2个,涉及16个乡镇,建设面积16393.33公顷,总投资31458.24万元。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内黄县在2021年6月成立内黄县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为了又好又快完成建设任务,内黄县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针对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研判,适时出台开工防控预案,提前明确方案。“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监管下,今年5月中旬三类项目全部完工,6月中旬二类项目全部完工。同时,利用夏收时的窗口期在6月上旬完成新建和一类项目招标,下旬全部进场施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上足机械设备,工作点、面全部铺开。目前,一类项目施工进度达29%,新建项目施工进度达32%,项目建设预计在12月底高质量完工。”内黄县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东庄镇小晁村村民衡玉德对今年农田里新打的机井非常满意:“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完成了,以前农田里的机井少,到了该浇水的时候,白天晚上不停排队浇水都浇不完。现在好了,机井多了,浇地比以前方便。今年我家的小麦丰收了,秋作物也长得非常好。这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好!”
梁庄镇冯庄村村民冯合胜看到村里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我流转了二十多亩地,以前农田里的机井少,浇地比较麻烦,现在我们这几个村正在修路、打机井,我打算再流转十几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田块平整、土地肥沃,具有排灌方便、利于农机耕作、高产稳产等有优势,能深度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内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了项目区灌溉与排水、道路、绿化,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生态化、标准化的目标。